
寮步万科高尔夫花园的垃圾分类实施得并不理想。
“厨房垃圾”桶里被扔进了塑料瓶、树叶以及牛奶盒,“其他垃圾桶”里则被放进了报纸和塑料袋,而这些本应放进“可回收物”桶中。居民的分类不清导致清洁管理人员还得将垃圾再分一次,而来装取“餐厨垃圾”的工作人员却发现每天的量越来越少“车跑来一趟的油钱都不够”。
点评:实际上,在社区达成高效、环保的垃圾分类,并不是虚幻的,在其他城市已经取得了成功。事实证明,这是完全可以付诸行动的。在垃圾增量日益扩大的现实面前,市民需要垃圾分类,市民的思想转变不存在任何不可克服的阻碍。
我们要重视的是,在这个关键的节点,政府是否顺势倡导,紧密地与市民站在一起,例如如何实行社区教育、如何进行政策激励,如何引入民间力量,将其与家庭的垃圾处理相互衔接……贴近民众需求的新政策正逢其时。况且,试点成功关系全局,万科高尔夫花园的“垃圾分类实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本产品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原料制成,耐酸、耐碱、耐腐蚀桶身、箱口及底部特别加固,可经受各种外力,如:碰撞、机械提升及坠落由于每只垃圾箱均装有轮胎,您无须再行购置小垃圾车,更可节省费用可相互套叠,方便运输,省空间与费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环境,更可用于垃圾分类收集,如物业、环卫、工厂、餐饮等行业。
以前看过新闻说日本的垃圾分类细致程度在世界都非常有名。在东京,垃圾分类可以细到十几种,罐,瓶,盒等等都要分别开来,此外不同的日子只能扔不同的垃圾,比如每周只有周一周三扔可燃,周二周四扔不可燃等。这是个很琐碎和麻烦的过程,对于初到东京没有如此分类经验的人来说,理所当然地觉得开始一定会手足无措,但实际上适应起来却很简单。因为当你一入住住所,就会收到房东给你的日历,上面会用不同的颜色标注每天能扔的不同垃圾种类。而在公用厨房的分类垃圾筒上,并不是只有简单的“可燃物”“不可燃物”的标签,而是会简要地描述哪些是可燃的,哪些是不可燃的。至于不同材质的瓶罐盒都有单独的垃圾箱,也会告诉你简单水洗等处置要求。这下对于新来者就容易多了,我只要依照箱子上的指示就能判断每样垃圾的去处,久而久之对于垃圾分类的规则也会越来越清晰。其实这标签的小小变化是一个特别简单的事,多印一些说明,在垃圾桶上标上宣传画,指明这里应回收哪类垃圾,这样就是很直观注释说明,大家每次扔垃圾时有凭可循,会方便很多。这么每天反复地实践,规则也就会记得越来越清楚了,渐渐把分类变成了生活习惯,扔垃圾时就有意识地分装,也就没有那么烦躁了。
市民开始正确地把垃圾分装了,这接下来的步骤呢?就是环卫工作人员对分好类的垃圾,也得区别性对待。去年《中国青年报》曾报道,北京西城区、宣武区的垃圾分类示范社区里,民众们坚持把垃圾分类了,可由于垃圾分类回收量的不足,各类垃圾最后还是被环卫车又搅在一起送去了城郊的处理厂,使得居民做的分类都成了无用功。垃圾分类流于形式,人们渐渐也就没了积极性。说到底,要想让人们更好地树立起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是得让大家看到这么做真的是有用。
垃圾分类是为了下一步的垃圾处理,处理好垃圾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因此只有每一步都能切实顺畅地串联进行下去,最终真的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大家才会有动力继续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