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直接使用。正如清初造园家李渔所说的:“幽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拳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为了实现古典园林缩拟自然、以小见大的造园目的,古代造园家们创造了古典园林特有的借景、框景、障景、抑景、对景、漏景、夹景等造景手法。新中式景观为营造丰富的景观空间,将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融入到现代景墙、廊架、景观亭等的设计中,以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简洁的景墙窗框,将广阔的水景及对面的建筑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
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简化。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是一个自我更替、自我完善的过程,但发展到后期,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繁琐的追求意境的营造。不同哲理下的西方园林的园林成就,以及其艺术成长之路,为现代中国园林的传承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将现代艺术与古典园林相结合,用现代设计语言简化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创造中国式的现代设计语言,实现新中式对古典园林设计语言的现代解释再现,传承古典园林文脉。贝律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中的主庭院山水景观,以及上海世博会中国园中的叠石园就用现代设计手法,简化了古典园林的堆山叠石、庭院理水的造园手法,实现了设计语言的转化。
作为景观设计的对象,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人类和其他生物生活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根据教yu部zui新学科目录调整 景观设计已调整为风景园林 景观设计现为地理学或风景园林学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