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体现在景观规划与景观效应方面的一些设计问题也越来越多地被揭示出来。针对景观设计领域内所存在的这些现实问题而言,迫切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认识和研究景观设计,要从思想上坚决杜绝那种只片面追求形式美或照搬成功案例的设计手法。景观设计的初期工作必须从场地调查开始,要明确景观场地、周边环境和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专业角度来发现景观场地中的积极要素,并对其加以利用和引导,以使景观设计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得到完美的展现。研究景观场地就是为了尊重自然、历史与文化,也是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景观。因此,必须在综合认识的基础上来培养景观设计的创造力,并努力克服学科差别和专业局限。在历史中得到启迪,在创造中奉献智慧,在挑战中完善自我,在设计中美化生活。

中国画的zui大特点就是写意,而古典园林作为中国画的实践版本,通过山水建筑、植物四季变化、诗词牌匾等将大自然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新中式景观,在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通过生态、场所精神、文化设计创造景观空间,最终达到传统空间意境的现代再现,让使用者和景观空间真正地达到情景交融。万科第五园运用现代的手法创作出“街-巷-院-家”的层层递进的传统空间秩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邻里交往空间。这样对中国传统生活模式的再现,深系中国情节,体现新中式景观对中式情感与情节的表现,达到了新中式景观对古典园林意境的追求。

文明社会关于景观(风景)的态度经过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转变的轨迹从逃避可怖的大自然而向往壮丽的城市,到设计与炫耀理想的城市,并把乡村作为城市的延伸和未来发展的憧憬,进而发展到畏惧城市、背离城市,而把田园与郊野作为避难之所,从而在景观中隐隐地透出对自然田园的珍惜与怜爱。
景观的这一审美内涵上的递变,也明显地反映在景观保护、设计、创造及管理的态度上。
景观作为审美对象的含意及递变
社会经济形态庄园及封建领主制经济为主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经济上升工业化,城市经济主导
美的景象(景观所指)神圣而壮丽的建筑的城市美的乡野,作为城市的延伸和城市经济的资源美的田园与自然,作为对城市的逃避和对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