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不能只追求量大,还要注重品质,并非绿地面积越大,所产生的自然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就越高,如果公共绿地植物配置不合理,未形成应用的层次感,则无法将其特色准确体现出来。有些城市绿地体现出过重的人工雕琢气息,而忽略了植物本身的自然美,这些不仅会加大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成本,而且后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维护成本。由此可见,园林绿化规划中未将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护作为建设目标,只为绿化而绿化,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浪费。
园林绿化中的植物(1) 选择生长健壮、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这个要具体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来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2) 选择树冠大、枝叶茂密、落叶阔叶乔木。在夏天,居住区有大面积的遮荫,冬季又不遮阳光,还能吸附灰尘和减少噪声,使空气新鲜。比如法桐、意杨、凤杨、红枫等。(3) 选择有季相变化的常绿树和开花灌木。如香樟、冬青、松树、罗汉松、玫瑰、杜鹃、牡丹、女贞、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等。(4) 选择耐荫植物和攀援植物。在阴暗部分,选择耐荫植物,如垂丝海棠、梅花、罗汉松等;攀援植物有常春藤、络石等。
园林绿化工程的植物材料,其市场价格浮动比较大,难以准确把握。其栽植劳动定额,国家目前沿无统一的标准规定,各地的计算法也不很一致。有人认为园林绿化工程利润丰厚、风险不大,于是出现了“挂靠”现象。其结果是,一旦中标,付给出面招投标单位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便由他们自行组织管理施工。工程开工后,现场管理“五大员”迟迟不到位,有的甚至连施工的基本规范、基本程序、基本资料都不清楚。试想,这样的施工,哪能确保实现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再一种情况是,极少数施工企业,中标后为了图省事,以收取一定的比例费用,干脆将工程转包他人施工,这种现象同样会给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造成较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