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虫蛀、腐朽加固处理
1、表面虫蛀、腐朽处理:对于中心完好,仅有表层腐朽的梁、柱等构件,将腐朽部分剔除干净,经防腐处理后用干燥木材依原样和尺寸修补整齐,并用环氧树脂胶粘剂粘接。如果是沿截面一周均进行剔补修复,或剔补部分占构件截面1/3以上,则在剔补范围内另采用双向CFRP布包裹约束。
2、内部虫蛀、腐朽处理:木构件内部因虫蛀或腐朽形成中空时,若柱表层完好厚度不小于50mm,采用不饱和环氧树脂浆液进行灌注。在灌注前将朽烂木块、碎屑清除干净,并在柱中应力小的部位开孔。柱构件通长开孔时,先在柱脚凿方洞,洞宽不大于120mm,再每隔500mm凿一洞眼至中空的顶端。当柱中空直径大于150mm时,在中空部位填充木块,以减少树脂的收缩。为防止木结构建筑受潮腐朽或遭受虫蛀维修时还应采取下列措施:
A、从构造上改善通风防潮条件使木结构经常保持干燥;
B、对易受潮腐朽或遭虫蛀的木结构用防腐防虫药剂进行处理,应能防腐又能杀虫或对害虫有驱避作用且药效高而持久,二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三对木材无助燃起霜或腐蚀作用。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我相信各位朋友对于木结构房屋的选材和加固处理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
现代建筑在抗震方面有加圈梁的方式来提高整体刚度,传统建筑也有相类似的手法,即使用额枋与地木伏,将柱网连接成一个整体,同样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加固手段。当地震来临时,为了防止柱脚的滑动,抵制摩擦与挤压造成的冲击力,减轻地震能量,柱脚下还使用管角榫插入柱础内,以利固定柱身。一些明清时候的传统建筑,基础工程做得很好,其传统做法是:房屋基坑以下先打入木桩,用碎石嵌档,灌浆砸实,然后夯筑若干小夯灰土,砖砌拦土墙,垒砌柱础石,用砖石包砌台帮。这种地基下部是柔性结构,上部是刚性结构,好比弹簧支座上面放置了一个刚性物体,可以极大的缓冲地震能量,对于抗震是十分有利的。还有部分做法,如为了使水平与垂直构件结合的更加牢固,檐柱多有侧脚和生起,还可以使建筑物的整体性与重心更加稳定。
以上的做法在五百年来多数高大的传统建筑经受了多次地震冲击的考验中得以通过,这些建筑整体依然良好,从而展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抗震方面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