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用服务机器人由于需求场景明确,是整个机器人市场率先放量的产品领域,特别是扫地机器人已具有一定市场普及率。目前,智能家用服务机器人领域成为市场“风口”,家电、机械、五金等不同类型传统企业均跨界布局,数十家初创公司和数亿计风险资本大量涌入,产品创新活跃度和市场关注度较为突出。然而,技术同质化导致智能家用服务机器人企业产品功能相似,深度挖掘应用场景、解决用户需求“痛点”的产品相对稀缺。我国智能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增速,具备十分强劲的市场发展潜力。
全球智能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
2016年,全球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预计达32亿美元。至2020年,全球智能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28.1%。
2016年中国智能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
2016年,中国智能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预计达29亿美元。至2020年,中国智能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37.2%,高于全球同期增速9.1个百分点。
中国智能家用服务机器人分类及销售额
2016年7月,淘宝网数据显示,中国智能家用服务机器人月销售额中的是扫地机器人,达14580万元,玩具机器人和擦窗机器人月销售额基本持平,但仅为扫地机器人月销售额的七分之一。陪护机器人和教育机器人虽然关注度较高,但月销售额仅分别为460万元和380万元。
中国智能家用服务机器人分类及销售量
2016年7月,淘宝网数据显示,中国智能家用服务机器人月销售量中的是玩具机器人,达225000台,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家用服务机器人销量。其次是扫地机器人月销量62500台。陪护机器人月销售量位居第三,达6000台。擦窗和教育机器人月销量持平,均为5000台。
甘肃平凉市一家餐厅内出现一位“女机器人”服务员,声音甜美,还会端茶递菜。
现如今,机器人服务员已经步入寻常饭店中,且能点餐、送菜、端茶倒水甚至下厨都没问题。继浙江省宁波市一家餐厅推出了机器人送餐服务后,近日甘肃平凉市也有一家餐厅启用了“女机器人”服务员,声音甜美,还会端茶递菜。
近日,甘肃平凉市一家名为“主烤官”的含烧烤、火锅店的餐厅内突然出现一位漂亮的“女机器人”,该机器人既能模拟甜美的女生语音说话,礼貌提醒顾客行走注意安全,还能替代服务员端茶递菜,成为一大亮点,吸引不少顾客前来消费、围观拍照。
记者现场看到,“女机器人”被打扮成一位年轻时尚的性感服务员,声音甜美,工作期间有条不紊,餐厅工作人员只需设置好自动化程序,机器人就会按照人的意志去工作,节省不少时间和人力。
虽然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但从目前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人工智能未来的方向一定是情感化。
目前微软的小娜和小冰明显正在朝这个方向演变。微软Win10内置的小娜在和人进行对话时明显已经接近了真人水平,微信里的小冰则更加激进,像是一个不受控制的萌妹子,脑洞很大,总能给用户带来欢快。
目前小冰都已经可以和人语音对话了,百度此时选择将情感融入语音识别,正是契合了人工智能发的发展潮流,甚至是占领了技术高点。 武汉餐饮机器人,武汉表演机器人,武汉餐厅机器人,潜伏式AGV,牵引式AGV,叉车AGV,迎宾活动机器人,人形表演机器人,各类教学机器人,竞赛机器人以及仿生仿真智能机器人等。
不管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是不是“情感化”,在情感与技术的结合点中谋求科技的进步总不会有错误,百度这次可能真的压对了宝。
欧铠餐厅机器人能够代替餐厅服务员为顾客服务,在餐饮行业如引进服务机器人,比请一名服务员要划算的多,欧铠机器人可以不知疲倦地连续工作12小时,可减少餐饮店经营成本,欧铠机器人不仅时刻面带微笑,而且自动迎宾对话、自动唱歌,可根据餐厅特色录入方言语音,更加吸引人气
武汉餐饮机器人,武汉表演机器人,武汉餐厅机器人,潜伏式AGV,牵引式AGV,叉车AGV,迎宾活动机器人,人形表演机器人,各类教学机器人,竞赛机器人以及仿生仿真智能机器人等。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4.8万台,同比增长12%,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为6.7万台,同比增长17%。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其中本土企业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1%。与工业机器人相比,服务机器人尤其是家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明显提升。2014年家用服务机器人销售量为470万台,同比增长28%。
服务机器人主要分为专业领域服务机器人和家用服务机器人。其中,家用服务机器人在精度和准确性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在安全性、实用性、人工智能、外观等人机交互方面显得更为重要。目前服务机器人在扫地清洁、医疗康复等领域发展较为迅猛,由于扫地机器人功能简单、价格便宜,适合个人及家庭使用。IFR预计,未来几年清洁机器人将首先打入家庭市场,扫地机器人的全球销量将达到2500万台,拖地机器人的销量将达到49.6万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25亿元左右。
随着我国肢体残疾人数不断递增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康复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将快速释放。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残疾人总数为8502万人,其中肢体残疾2472万人。另外老年人由于骨关节、脑卒中等患病风险加大,我国每年脑血病新发患者超过200万人,85%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当前传统的简单医疗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康复机器人具有个性化、减少人员陪护等优点,使得四肢康复机器人需求大增。
我国康复机器人的研发起步较早,国内多家公司的康复机器人产品实现了样机及产业化推广。与国外进口康复机器人相比,我国本土的康复机器人具有高性价比等优势。由于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高性价比的康复机器人将更适合市场需求,未来将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政策方面,今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机器人达到5万台以上,机器人密度达到150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在系列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需求提升的带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