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设备分条机-不锈钢分条机(图)
加强应用研究,调整产品结构
中国属于缺镍国家,应大力推广应用节镍的马氏体、铁素体及铬镍锰系不锈钢;鼓励发展高强度、高耐蚀性的双相不锈钢、沉淀硬化不锈钢。200系400系耐蚀性虽不如300系,但中国幅员广大,在中西部少雨地区大有用武之地,在耐蚀性要求较低的行业也可大力推广。不锈钢企业应加强不锈钢钢种的开发研究,改善其加工性能,提高耐蚀性。行业协会应加大不锈钢应用领域的开发与推广宣传,提倡经济实用,合理消费,使用户能够买到既经济又能满足自己产品性能要求的不锈钢。
1998年后,国家加大打击走私力度,经过海关统计的不锈钢进口数量比历年都有较大的增加,显现出不锈钢实际进口量达到了正常水平,同时也看了不锈钢的走私数量。 板带消费量增加是总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总消费量的增加是随着板带材消费量而增加的,长型材消费量变化不大。板带材占消费量的比例逐年增加,2000年达到85%。 ,主要是板材,进口主要来自韩国、我国台湾和日本近几年,中国大陆不锈钢的进口量平均占消费量的70%左右,1996-1999年期间,进口量均超过70%。进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是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占总进口量的85%;其中来自韩国和我国台湾的进口量最大,分别占35%和31%,来自日本的进口比例逐年减少,2000年为18%。 进口的品种主要是板带材,2000年热轧薄板占进口量的36%,冷轧薄板占41%,因此板材的消费是以进口产品为主。板带材进口产品占消费总量比例平均达70%,1998年最高,达86%,也就是板带材的国产化率低于30%;在线材的消费中,进口比例也较高;型材以国内生产为主。 长型材消费量稳步增长、消费量逐年增加长型材的消费主要是线材和棒材,消费量稳步增长,尤其是不锈钢线材的消费增加较为明显。 不锈钢冶炼能力和热轧板卷能力不足,不具备规模冶炼、精炼、连铸和热轧的生产能力,导致供冷轧的坯料严重短缺,每年进口大量热轧板用于冷轧加工。国际市场热轧板和冷轧板差价很小,从而严重影响了冷轧产品的经济效益。 目前,生产钢种主要以奥氏体不锈钢为主,而国外发展前景好、用途广、生产成本低的铁素体不锈钢生产量很少。品种规格方面,进口冷轧板主要是1mm以下产品,2000年1mm以下产品进口量占冷轧薄板进口量的62%,说明这类规格产品的国内生产能力严重不足;产品表面方面,大量生产的是2B、2D板,其它表面板如发纹板、No.3和No.4板生产能力冶炼电炉容小,主要采用二步法,精炼设施单一,有的老企业甚至还采用一步法冶炼不锈钢;冶炼周期长,不能实现多炉连烧,连铸比低;导致能耗高,成材率低,生产成本高,直接影响产品的竞争力。 占国内粗钢生产量40%的民营企业,其中多数企业采用废钢经中频炉化钢,没有精炼设备,化学成份和杂质含量不能控制或难以控制,浇注成几百公斤的锭,经落后的横列式轧机成材。这种生产工艺能耗高,环境污染和废钢资源浪费严重,产品质量低劣。由于生产成本低,便利用价格优势挤占市场,从而扰乱了国内正常的不锈钢市场秩序。 九五到十五期间,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仍可达到8%左右,今后十年国内生产总(GNP)将翻番,人民的消费水平将不断提高,国内不锈钢消费将随着GNP的增长而不断增加。根据过去十年不锈钢消费的增长速度及发展趋势,参考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预测2005年中国大陆不锈钢消费总量将达230万吨,2010年将达到300万吨;预测板带比约为143万吨;2010年板
3、强化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不锈钢生产技术复杂,生产难度大,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易于采用现代化先进技术装备集中高效生产。中国不锈钢企业大都是新建生产线,更需注意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立足国内市场,加强生产和技术管理,增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4、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薄板为194万吨。 2005-2010年将是国内不锈钢市场继续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加入WTO的关键时期。不锈钢将是国家冶金工业重点发展的品种之一,国内从产业政策方面给予了相当的重视。预计到2005年国内产品不锈钢市场占有率将提高到70%以上,2010年将达到90%以上,也就是说大部分不锈钢材消费可以实现自给,而且80%以上产品要达到国际高质量标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国内大型冶金企业纷纷投入巨资新建或改扩建不锈钢厂,增加生产能力和生产品种,目前国内几条大的不锈钢生产线建设正在实施中。 上海浦东钢铁集团公司与德国克虏伯不锈钢集团成立合资厂(SKS)投资14亿美元,建成具有50万吨不锈钢粗钢、44万吨热轧板卷、26万吨冷轧板的全新不锈钢厂,一期工程7.2万吨不锈钢冷轧板拟于2001年底建成投产。该生产线采用世界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厂蒂森·克虏伯集团(KTV)成熟的技术,保证生产线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宝钢集团上海一钢投资110亿元,建成不锈钢冶炼、热轧生产不锈钢精品基地,预计2004年建成。形成不锈钢板坯72万吨、热轧板卷62万吨的生产能力。它将采用国际先进的三步法生产工艺,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生产品种除奥氏体不锈钢外,还包括了国内几乎不能生产铁素体和双相不锈钢等。 太钢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不锈钢企业,十五期间拟投资40亿元改造现有不锈钢生产系统,建成国际一流的不锈钢和特殊钢生产基地。将形成80万吨不锈钢规模,实现全精炼、全连铸、全连轧和先进的二十辊冷轧的全套不锈钢生产线。 上海五钢投资14亿元建成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棒线生产基地,生产规模达20万吨。 与韩国浦项合资的张家港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和与日本新制钢合资的均为外购原料的专业化不锈钢冷轧厂,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生产能力,将开始二期工程的建设,冷轧能力分别扩大到25万吨和16万吨。 上述几条生产线都具备了高起点、高技术含量,产品质量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符合国际先进水平,符合国内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005-2010年国内不锈钢生产能力及供需平衡 2005-2010年,新建和扩建项目相继投产,不锈钢粗钢产能有大幅度提高,以太钢、上海一钢、上海五钢和SKS生产能力的增加为主。2005年预计产能可达到220万吨左右,届时粗钢的缺口约为30-50万吨;2010年建成投产的还有SKS和国内某企业,生产能力可以增加到320万吨,缺口将有所减少。 2005年热轧板卷和冷轧板卷的生产能力可分别达到140万吨和110万吨,2010年达到180万吨。与需求相比,热轧板卷供需基本平衡,冷轧板卷还有一定量的缺口,约为50万吨左右。 长型材产能的扩大是基于上海五钢不锈钢棒线材生产线的建成,加上其它国企和民营企业的生产,基本上可以满足需求。 生产能力的形成到顺利达产需要一个过程,对生产难度很大的不锈钢品种更是如此,考虑到这个因素,届时的生产量可能低于产能,比预计的缺口将更大,仍需进口50-70万吨的冷轧板。 2010年国内不锈钢的消费量将达到3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随着国力增强,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不锈钢生产成本进一降低,不锈钢的消费领域进一步拓宽,因此在世界人口居第一位的中国,不锈钢的消费量将持续增加,国内不锈钢的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 对中入WTO后不锈钢发展的几点建议针对国内不锈钢生产目前存在的问题,中国加WTO后的不锈钢产业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和发展对策,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不失时机地扩大不锈钢的生产能力,突出高起点的发展战略国内不锈钢市场正处在成长期,因此要不失时机地扩大不锈钢的生产规模,以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在扩大生产的同时,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软件,力争高起点发展,在短时间内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我国是不锈钢资源贫乏的国有,合理利用废钢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资源浪费严重和生产工艺落后的小电炉,要实行必要的关停并转,优化废钢资源配置为大企业和先进的生产线提供充足的废钢原料,优化产业和工艺结构,淘汰落后工艺,搞好技术创新,降低成本。 充分跟踪市场发展,开发新的市场领域国内不锈钢市场潜力巨大,要随时跟踪市场发展,不断开发并培育新的不锈钢消费市场,逐步提高消费档次,替代其它材料。 应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向国际型大企业迈进不锈钢属于高技术含量的钢材精品,生产难度大,因此要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生产和技术管理,学习国际大型不锈钢企业的高质量管理体系,生产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增强企业国际市竞争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不锈钢市场和产业针对目前不锈钢不是消费层次的市场需求,力争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为核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不锈钢产业,以最佳的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产品立足国内市场,重点发展板带品种,力争达到2010年的预计发展目标,不锈钢各个品种争取实现大部分自给,并打入国际市场,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全球范围内不锈钢市场需求总的趋势是供大于求,多余的生产能力必将面向市场需求量大、生产能力低、秤经验不足的中国市场;加入WTO后,国外产品将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常在全球不锈钢市场已呈现供过于法语的情况下,国外生产企业还在继续扩大生产能力,其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形成规模效益、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是针对潜在的市尝包括生产和消费发展不平衡国家地区的需求以及新的市场领域。 国内生产能力的扩大的是世界不锈钢产能不断扩大的形势下进行的,这对国内生产企业无疑是不利的,市场竞争是激烈和残酷的,因此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将是确保占有市场的核心所在,有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达到并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
中国是不锈钢资源贫乏的国家,缺镍少铬,世界各国争夺镍铬资源开发控制权方面竞争激烈,因此镍铬资源供应是我国发展不锈钢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需要加大国内镍铬矿资源勘查开发力度,力争有更多的镍铬资源供应;其次,积极参加国外镍铬资源开发工作,同时开发利用好低镍铬矿资源。另外,优化废钢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废钢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对资源浪费严重和生产工艺落后的小电炉,要实行必要的关停并转,为大企业和先进的生产线提供充足的废钢原料,降低生产成本。
5、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要加强市场监管和质量监督力度,提高质量水平。要促进不锈钢流通业的发展加强对不锈钢流通企业的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要加强企业间合作与分工问题的研究与协调,扬长避短,优劣互补,减少同质化竞争;要促进不锈钢出口,加大出口力度,同时做好出口工作的研究和协调,以避免反倾销指控。
三、WTO对中国不锈钢市场的影响及中国不锈钢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WTO对中国不锈钢市场的影响
“入世”符合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目标,它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对中国的不锈钢行业产生了积极、深远和巨大的影响。
1、促使不锈钢行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国内现有的外资不锈钢生产企业已给中国不锈钢行业带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他们将利用相对低廉的中国劳动力,以他们的技术和管理生产出优质、价廉的产品,占据自己的市场份额。加入WTO,中国的投资环境更加优化,吸引更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不锈钢行业。一旦市场需求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将会引起外资的更大规模的投入。
2、加速不锈钢行业的国际化
产业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的“入世”,加快了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的进程,不锈钢行业也不例外,最终将成为整个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产业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就不锈钢行业发展水平来看,在相当时期内中国还将处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的阶段。只有通过不断地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推进产业升级,才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机会,积极利用产业国际化来推动产业的升级。
不锈钢是一种优质钢材,不仅耐蚀抗磨、外观精美,而且不锈钢废钢还可回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100%的绿色环保材料。在一些特殊的场合,用不锈钢代替普碳钢,可以大大提高构件的使用寿命。如美国在改造20多万座被损坏的桥梁时,用不锈钢代替碳钢,使桥梁的寿命由45年延长到了80年;英国用不锈钢钢筋代替碳钢钢筋,预计可以使高楼的寿命达到120年。不锈钢的这些优良的性能,决定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用量将会大幅度增长。随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进一步拉动不锈钢需求。可以预期,随着不锈钢工业总体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不锈钢将会在汽车、家电、化工、电力、环保等领域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据有关专家对不锈钢市场的预测,未来中国不锈钢消费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以2003年不锈钢消费量420万吨为基数,2005年前按年均增长率10%测算,2005年全国不锈钢消费量将达到508万吨。2006年至2010年,按世界不锈钢平均增长水平7%测算,2010年全国不锈钢需求量约为712万吨。从不锈钢人均需求量看,2001年世界人均消费4.9公斤的水平,如扣除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后,世界先进国家人均消费水平是9.6公斤。2001年中国达到了人均消费1.6公斤,2002年中国达到了人均消费2.3公斤,2003年人均消费达到3.0公斤。预计到2010年我国不锈钢人均消费达5公斤,仍低于目前世界不锈钢人均消费水平。由此可见,中国不锈钢市场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从平均钢量消费看,世界上不锈钢占整个钢铁消费量的1.5-3%,美国是2%,国外预测,中国如果发展到2.5-3亿吨钢,不锈钢业是500-600万吨,之后增长量稳定在5-10%之间。进入21世纪,世界制造业部门生产基地重心已转向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大陆。亚洲地区至少在未来10年至15年里不锈钢扁平材产品消费量将依然保持住强劲增长势头。
(二)不锈钢市场供给分析
中国不锈钢产业的现状,一是国内生产能力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1990年到1999年,中国不锈钢进口量逐年增加,进口的平均增长率为28.59% 2002年不锈钢进口量达到237.83万吨,占到消费总量的79.8%。二是国内企业普遍规模小,生产成本高,质量不稳定。在2002年国内不锈钢生产总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装备落后、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的中小企业生产的。目前,国内年产1万吨以上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只有9家,太钢的规模最大,不锈钢产能为100万吨。三是不锈钢产业集中度不高。2002年,最大四家不锈钢企业的产量占到全国不锈钢产量的53.3%,最大八家的产量占到全国产量的61.4% 。
随着国民经济的强劲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中国不锈钢产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增长期,一大批再建不锈钢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还有一批拟建不锈钢项目正在论证中。据有关方面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600万吨。此外,随着新一轮钢铁产品结构调整的开始,国内一些冶金企业纷纷将目标瞄准了目前还是短线的不锈钢产品,加上国外大型不锈钢生产企业为了占领我国不锈钢产品市场纷纷与我国国内不锈钢生产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共同生产不锈钢,一些民营企业也看好不锈钢市场,正在加快进入不锈钢生产领域的步伐。
*您的姓名:
*联系手机:
固话电话:
E-mail:
所在单位:
需求数量:
*咨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