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沙香道培训——东方熏香审美情趣之史话(四)
品香文化的发扬者,一开始是贵族、僧侣,之后变成文人。宋朝文人的生活里处处是香:读书打坐,赏花酌月,煮茶宴客,枕边帐中,念经参禅,无不焚一炉香为伴。除此他们很喜欢收集好香,还自制香方、彼此相赠,最后作诗酬答,留下为数不少的香诗。
香书著作在宋代犹如雨后春笋般繁盛起来,包括沈立《沈氏香谱》、洪刍《洪氏香谱》、陈敬《陈氏香谱》等,两宋《香谱》著作多达十几家。此外品香名家如丁谓作《天香传》、叶廷圭作《南番香录》、颜博文作《香史》、范成大作《桂海虞衡志》等等,有很多独创性的见解。至于明末周嘉胄撰写《香乘》二十八卷,则是一本集大成的香学专著。
明代以后,品香文化与理学、佛学相结合之后,逐渐演变出“坐香”、“课香”等香席活动。明文人士大夫以及僧道中人,争相在家中修筑静室闻香,“坐香”以习静,“课香”以勘验学问、探究心性。有人认为“炉、瓶、盒”三件一式的香事器具以及“香席”的规则,也在明代确立下来,一直盛行到清代。
“有明中叶,天下承平,士大夫以儒雅相尚,若评书、品画、沦茗、焚香、弹琴、选石等事,无一不精。”(文震亨《长物志·跋》)。晚明文人标榜“闲雅”与俗相对,焚香为其基本配备。
*您的姓名:
*联系手机:
固话电话:
E-mail:
所在单位:
需求数量:
*咨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