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7044软管与硬管防火试验机 软管与硬管组件防火试验机
NR8206B软管与硬管防火试验机
一)依据和用途
符合HB7044《软管、硬管组件的防火试验》。规定飞机燃油、滑油和液压系统软管与硬管组件的防火试验条件、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试验适用于飞机指定火区内的软管、硬管组件,包括蛇形管、管路连接件和套有防护套管的软管组件的防火试验。使用方指定的其它管路件的防火试验也可参照使用。
该试验引用标准:
HB6167.1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总则;
HB6167.14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指定火区的防火试验。
防火等级:
A级,软管、硬管组件应在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能承受火焰作用5min;
B级,软管、硬管组件应在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能承受火焰作用15min。
二)设备主要技术规格及参数:
1、火焰温度:1090±80℃。
2、热流量密度:116(+5-3)KW/m2。
3、面积:不小于0.018m2。
4、用液体燃料燃烧器进行试验时,吹过试件的风速约为2m/s。
5、试件经受火焰作用的一端同时应经受振动作用,振动可以沿横向或纵向进行。振幅为±1.59mm,频率33HZ。
6、工作油液采用HC-8柴油机油,如有特殊要求也可采用系统工作用油。
7、油液压力采用试件工作时承受的工作压力,如特殊要求,试验期间也可采用系统压力。
8、试验设备包括燃烧器、试验台架、排烟罩、振动机构、油液循环装置。
9、试件选用获得检验合格证的软(硬)管组件中任意选择三根长度不小于600mm的试件。如有要求,软管试件可套上防火套管进行试验。
10、试件水平安装且至少有一个接头和127mm(包括接头)长度受到火焰包围。试件一端与振动传递杆连接。软管试件安装包含一个90都的弯曲段。
11、试件与燃烧器的距离:a、试件表面到大型液体燃料燃烧器延伸管端面的距离约为100mm;b、试件表面到大型可燃气体燃烧器喷嘴端面的距离约为75mm。
12、试验台架是一张长1520mm、宽710mm、高810mm的钢桌,并装有排烟罩,振动机构和振动传递杆。
13、排烟罩宽635mm,高635mm,罩前面敞开,罩后端有排气口,连接着排气管和排气扇。排气口位置使燃烧器产生的火焰保持水平。
14、振动机构由振动源和振动传递杆组成。采用电动机与皮带传动的偏心轮组成的振动源。振动传递杆一端与振动源联结,另一端夹持软(硬)管组件经受火焰作用的一端。
15、油液循环装置由电动泵、装有浸入式恒温加热器的邮箱和管路系统组成。管路系统上装有安全阀、流量计、压力表和控制阀。
三)试验装置
烧穿试验试样装置和烧穿试验仪如图,燃烧器在预热期间能移离试样。
3.1 燃烧器
3.1.1 喷管端部装有一个长305mm的燃烧器锥形筒,开口高:152mm,宽:280mm
3.1.2 燃油:柴油。
3.1.3 燃油流量:0~500ML/min
3.1.4 燃油导轨:调节燃油导轨,使燃油喷嘴位于距离口固定前端8.0mm的位置。
3.1.5 内部固定法:位于通风管中间,距燃油喷嘴尖95mm。
4 热流计:量程:0~22.7W/㎡,精密度为指示读数的±3﹪。
5 热电偶:直径0.5铠装热电偶。
6 风速计:叶片型的风速计用于校准,进入燃烧器的空气的流量。
7 试样安装框:要直板为6.4mm厚,其它为3.2mm厚的钢材。
8 背面热流计:0~5.7W/㎡精度为指示读数的±3﹪。
9 排烟系统:在试验期间排除燃烧产物的排烟系统。
3.2 燃烧器
3.2.1 总则:试验用燃烧器应为改进的枪型燃烧器,如Park DPL 3400型。燃烧器的设置决定了火焰特性,应适当地调节燃油压力、喷嘴深度、固定片位置和进口气流等参数以达到合适的火焰。
3.2.2 喷嘴:喷嘴应能保持燃油压力,以产生0.378L/min的标称燃油流量。
3.2.3 燃油导轨:应调整燃油导轨,使燃油喷嘴位于距离出口固定片前端8mm的位置。出口固定片应安装在通风管的端部。
3.2.4 内部固定片:内部固定片应位于通风管中间,距燃油喷嘴尖95mm。应调整固定片,使得向通风管中看时,整个点火器位于10点到11点钟的中间位置。如果温度和热流量符合6.4和6.5的要求,允许点火器角度有小的偏差。
3.2.5 风机:风机应是直径为133mm,高度为89mm的圆柱形。
3.2.6 燃烧器锥形筒:燃烧器延长锥形筒应安装在通风管的末端,其长度为(305±3)mitt。燃烧器锥形筒应有一个宽(280±3)mm、高(152±3)mm的开口(见图)。
3.3 校准装置和设备
3.3.1 校准装置:测量热流和温度的校准装置应由热流计和热电偶梳组成。该装置应能定位,使燃烧器能够容易地从试验位置移动到热流或温度的校准位置。
3.3.2 热流计:热流计应为总热流密度型、箔式Gardon热流计,量程应为(0~22.7)W/m2,精度为指示读数的±3%。
3.3.4 热电偶
3.3.5 风速计
叶片型的风速计用于校准进入燃烧器的空气的流量。应用合适的适配器将测量装置连接在燃烧器的入口一侧,以防止空气通过测量装置以外的地方进入燃烧器。应用一根直径为102mm、长为6.1m的柔性管向燃烧器入口供应新鲜的空气,防止吸入烟尘导致风速计损坏。可选用永久安装在燃烧器入口处的适配器来有效地遮护风速计并为柔性管入口提供安装端口。
3.4 背面热流计
在试样安装框的背面(冷)区域、隔热隔音毯试样的后面安装两个总热流密度型、箔式Gardon热流计(见图6)。热流计与燃烧器锥形筒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且与试验框的垂直中心线的距离为102mm。热流计的量程为(0~5.7)W/cm2,精度为指示读数的土3%。
3.5 仪表:应用一个量程合适的记录式电位计或其他经校准的适用仪表测量和记录热流计与热电偶的输出值。
3.6 计时装置:应用秒表或其他计时装置测量燃烧器火焰的作用时间和烧穿时间,其精确度为土1s/m/h。
3.7 试验室:应在试验室中进行试验,以减少或消除因空气流动造成试验数据波动的可能性。试验室的地面长度与宽度均不应小于3.05m。
3.8 排烟系统:应有一个能够在试验期间排除燃烧产物的排烟系统。
4 试样预处理:试验前应将试样置于温度为(21±2)℃和相对湿度为(55±l0)%的环境下至少24h。
5 设备准备
5.1 应确保热流和(或)热电偶校准装置是水平的,且与燃烧器锥形筒处于合适的位置。
5.2 打开试验室的排烟系统但不打开燃烧器风机,用叶片型风速计或等效的设备测量试验室的风速。隔热隔音毯顶端后面的垂直风速应为(0.51±0.25)m/s,水平风速应小于0.25m/s。
5.3 应用合适的量筒测量燃油流量。确保点火系统已关闭后,打开燃烧器风机、燃油。通过一个塑料或橡胶管将燃油收集进量筒中,时间为2min,然后计算燃油流量。燃油流量应为(0.378 0±0.012 6)L/min。
6 校准
6.1 将燃烧器移到热流计前面并居中,使燃烧器锥形筒出口的垂直面距热流计表面(102土3)mm。确保燃烧器锥形筒的水平中心线在热流计的水平中心线下方25mm。不移动热流计的位置,将燃烧器移至热电偶梳前,使中间的热电偶(七根热电偶中的第四根)位于燃烧器锥形筒的中心。
确保燃烧器锥形筒的水平中心线也在热电偶末端的水平中心线下方25mm。通过将燃烧器旋转到各个位置来复核尺寸,确保锥形筒和热流计及热电偶梳之间能正确地对准。
6.2 在适配器中安放风速计,确保风速测量装置周围没有缝隙。在确保燃油和点火器是关闭的情况下打开风机;调节进气流量达到2.29m3/min,然后关闭风机。
6.3 将燃烧器从试验位置旋转到预热位置。点燃燃烧器前,应确保热流计表面没有烟灰沉积物,并且热流计内有冷却水流动。检查并清洁燃烧器锥形筒的燃烧产物,如烟灰等。
6.4 燃烧器在预热位置时,打开风机、点火器和燃油,点燃燃烧器,预热2min。将燃烧器移到校准位置,保持1min使热流稳定,然后在30s内每秒记录一次热流。计算30s内的平均热流,平均热流应为(18.2±0.9)W/cm2。关闭燃烧器,旋转离开该位置,使之冷却。
6.5 将燃烧器旋转至热电偶梳前并检查位置,然后将燃烧器旋转到预热位置,打开风机、点火器和燃油,点燃燃烧器,预热2min。将燃烧器移到校准位置保持1min,使热电偶读数稳定。然后在30s内每秒记录一次七根热电偶的温度,计算并记录30s内每个热电偶的平均温度。七根热电偶的平均温度应为(1 038±56)℃。关闭燃烧器,旋转离开该位置,使之冷却。
6.6 如果热流或温度不在规定的范围内,应调节燃烧器的进气流量并重复6.4和6.5的程序以获得正确的值。应确保进气流量在(2.29±0.05)m3/min的范围内。
3.3.3 热流计安装:热流计应安装在长(305±3)mm、宽(152±3)mm、厚(19±3)mm的隔热板上,该隔热板在校准过程中与热流校准架相连(见图4)。应调整热流计固定架,以确保热流计的表面与试验燃烧器锥形筒的出口平面平行。
校准时应采用七根直径为3.2mm的陶瓷包封、金属护套、接地式K型(镍铬-镍铝)热电偶,其金属丝直径应为0.511mm【美国线规(AWG)24号】。应将热电偶固定在一个角钢支架上,形成一个热电偶梳,以便于校准时放置在试样架上(见图5)。
*您的姓名:
*联系手机:
固话电话:
E-mail:
所在单位:
需求数量:
*咨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