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有机五彩米/黑米/朱鹮牌五彩米
五彩米
秦岭南坡、汉江北岸的陕南洋县,特产一种珍稀黑米,其外皮墨黑,内芯却是雪白的。珍在味美,稀在色异,贵在质优。古称“粳谷奴”,早有“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的美称。洋县黑米具有较高的营养和滋补价值,为米中珍品,世界稻米中的名姝。驰名天下,蜚声海外。
洋县黑米,历史悠久。据《洋县志》记载,黑稻原产洋县,据传系公元前140年(建元元年)的西汉博望侯张骞选育而成。他将其奉于武帝,帝大悦,遂列为“贡品”。自汉武帝以来,历代帝王都将洋县黑米列为“贡品”,而成为皇室贵族的珍肴美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庚子之变”,尽管慈禧太后如丧家之犬逃到西安,仍念念不忘洋县黑米的滋补奇效和诱人香味,亲自下旨,令汉中知府进献。
洋县黑米是我国最早食用的优质稻米之一。《诗经·大雅·生民》中,就有“诞降嘉种,维秬维柸,维糜维芑。恒之柜柸,是获是苗”的诗句。据汉中师院李星教授考证,秬、柸之类乃黑糯的前身,黑糯即由此繁衍培育而成。史书称黑谷为黑黍。《毛传》称:“柜是黑黍之大者”。晋代崔豹《古今注》谓:“稻之粘者为黍”。宋代罗愿《尔雅翼》述:“庶人荐黍,有露仁、矮人、马尾、黑谷、罩粒五种”。就其种植范围,又述:“稷、黍、稷、稻,梁之属皆该有之也”。梁州,即今汉中地区。故黑米出汉中,据今约有3000年以上种植历史。这比传说中张骞培育黑糯要早得多。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洋县范坝村发掘春秋平王姬宜臼年间的古墓时,发现墓葬内有此米。可见,早在2600多年以前,洋县范坝村一带的先民就已种植并食用黑米了。《洋县志》称:“黑米、香米、薏米、桂花米,乃贡米也”。把黑米列为洋县“四种优质奇米”之冠。洋县黑米、香米、寸米,又被称为“米中三珍”,可见黑米的稀奇珍贵了。
黑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据商业部食品检测科研站和陕西省粮油检测站、西北农业大学中心化验室分析测定:黑米含蛋白质9.56%~11.8%,比普通大米高37%,比国际大米质量标准高3.81%;含脂肪2.37%~2.8%,比国内大米质量标准高2.9倍,比普通大米高1.3%~2.5%;还富含16种氨基酸,平均高于普通大米15.8%。每百克含缬氨酸754毫克、亮氨酸1261毫克、赖氨酸249毫克、苏氨酸419毫克、异氨酸357毫克、精氨酸915毫克、组氨酸385毫克、苯丙氨酸518毫克,这8种氨基酸含量平均较普通大米高15.85%;每百克中尚含有维生素B10.21毫克、B20.16毫克。此外,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其它营养成分,如铁、钙、锌、钼、硒等多种矿物质的含量,亦大大高出普通大米。因此,有“世界稻米之王”的美称。
洋县黑米还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而倍受青睐。更以其滋补而著称。祖国医学认为:黑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之作用,有提高人体抵抗力的功能。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黑米主治“走马喉痹,调中气,主骨节风,瘫痪不遂,常年白发”症。治疗体质虚弱,头昏贫血,白发、眼疾,腰酸膝软,四肢乏力,奏效较快。是理想的食疗、滋补佳品,儿童食用可增强智力,中年人则可壮筋骨、生力气,老年人则可延年益寿。对脑力劳动者来说,更是一种物美价廉的保健滋补晶。故又有“药米”之称。难怪历代帝王将它列为贡米尽情享用。民间对黑米药用价值早有认识,如汉中人将“黑糯”称之为“接骨糯”,将它加入跌打中草药敷在患处,接骨疗效良好。城固、洋县一带的产妇坐月子,亲朋邻里都要来送礼贺喜,礼物就是鸡蛋、甜酒、红枣、黑糯米之类的营养品。故黑米又称之为“月米”。产妇食后有利于产后组织的恢复和增加乳汁。
现代医学证实了黑米的医疗价值,即能治疗头昏贫血、白发、腰膝酸软、视力不良等症,特别是还有防癌作用。最近报道,黑糯米含有“强心甙”,可作为心力衰弱病人及产妇的滋补品。湖北仙桃市医院对缺铁性贫血儿童临床试用,服黑米食品1月后,患儿食欲增加、精神状态改善、睡眠安宁、出汗减弱,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容积、红细胞压积明显提高。对厌食、佝偻病、水肿、肝炎等,均有一定疗效
*您的姓名:
*联系手机:
固话电话:
E-mail:
所在单位:
需求数量:
*咨询内容:
尚未认证,请谨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