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桥架作为布线工程的一个配套项目,尚无专门的规范指导,个生产厂家的规格程式缺乏通用性,因此,设计选型过程应根据弱电各个系统缆显得类型、数量,合理选定适用的桥架。
(1)确定方向:根据建筑平面布置图,结合空调管线和电气管线等设置情况、方便维修,以及电缆路由的疏密来确定电缆桥架的最d佳路由。在室内,尽可能沿建筑物的墙、柱、梁及楼板架设,如许利用综合管廊架设时,则应在管道一侧或上方平行架设,并考虑引下线和分支线尽量避免交叉,如无其它管架借用,则需自设立(支)柱。
(2)荷载计算:计算电缆桥架主干线纵断面上单位长度的电缆重量。
(3)确定桥架的宽度:根据布放电缆条数、电缆直径及电缆的间距来确定电缆桥架的型号、规格,托臂的长度,支柱的长度、间距,桥架的宽度和层数。
(4)确定安装方式:根据场所的设置条件确定桥架的固定方式,选择悬吊式、直立式、侧壁式或是混合式,连接件和紧固件一般是配套供应的,此外,根据桥架结构选折相应的盖板。
(5)绘出电缆桥架平、剖面图,局部部位还应绘出空间图,开列材料表。
注意事项:
(1)电缆桥架由室外进入建筑物内时,桥架向外的坡度不得小于1/100。
(2)电缆桥架与用电设备交越时,其间的净距不小于0.5m。
(3)两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其间净距不小于0.6m。
(4)在平行图上绘出桥架的路由,要注明桥架起点、终点、拐弯点、分支点及升降点的坐标或定位尺寸、标高,如能绘 制桥架敷设轴侧图,则对材料统计将更精l确。
直线段:注明全长、桥架层数、标高、型号及规格。
拐弯点和分支点:注明所用转弯接板的型号及规格。
升降段:注明标高变化,也可用局部大样图或剖面图表示。
(5)桥架支撑点,如立柱、托臂或非标准支、构架的间距、安装方式、型号规格、标高,可同意在平面上列表说明,也可分段标出用不同的剖面图、单线图或大样图表示。
(6)电缆引下点位置及引下方式,一般而言,大批电缆引下可用垂直弯接板和垂直引上架,少量电缆引下可用导板或引管注明引下方式即可。
(7)电缆桥架宜高出地面2.2米以上,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物不应小于0.3米,桥架宽度不宜小于0.1米,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超过50%。
(8)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米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3~5米处进行固定。
(9)在吊顶内设置时,槽盖开启面应保持80 (毫米的垂直净空,线槽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 50%。
(10)布放在线槽的缆线可以不绑扎,槽内缆线应顺直,槽内缆线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出线槽,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米固定在缆线支架上
(11)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4对线电缆以24根为束,25对或以上主干线电缆、光缆及其它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型、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米,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12)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
(13)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设直至架或吊架:线槽接头处;间距3m;离开线槽两端口0.5m处;转弯处。
(2)保护线缆
线缆如同血液,主要功能是进行各种电力能源传输、信息传递、信息控制等,电缆桥架如同血管壁,将线缆与外界进行隔离,将线缆包裹、托举、吊起有效的对线缆进行保护。
如大跨距电缆桥架,可在电力电缆敷设时使用,它可有效防止电缆自重产生的下垂,避免电缆直接暴露大气中,隔离日照、雾气、雨雪、风力等因素对电缆直接损害,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
槽式电缆桥架用于敷设计算机电缆、通信电缆、热电偶电缆及其它高灵敏系统的控制电缆时,它对控制电缆的屏蔽干扰和重腐蚀环境中电缆的防护都有较好效果。
耐火电缆桥架,可在遭遇700°高温时,可以保证30分钟到1小时时间内,线缆仍能有效的工作,可以用在温度较高的厂房或者对防火等级要求比较高的建筑设置中以及消防工程线缆。
玻璃钢电缆桥架具备较高的防腐耐湿性,采用封闭式结构,在沿海地区、腐蚀较重的厂矿使用时,可以很好的保护电缆不直接被腐蚀、潮湿侵害。
不同选材和结构形式的电缆桥架具备不同的功能,对线缆保护也是多样化的,因地制宜的选用适合的电缆桥架,可以完成在不同条件和环境下对线缆保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