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可拉性
材料的“可拉性”最直接的体现是拉制不同线径时的断头率。在拉制小线或微细线,或在高速拉线机,或多头拉线机,或在多工序结合连续生产的条件下,这个矛盾更为突出。要提高“可拉性”,降低拉线断头率,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提高制杆的质量
这是问题之源,工序之首。首先要从工艺突破入手,并配有人工或自动监测装置,以保证在好的工艺参数条件下稳定操作,并辅以先进的管理方式。

铜材料的选用
铜杆的缺陷往往来源于连续铸造过程和轧制过程,这包括:残渣、铜氧化夹杂物、热裂、裂块、铜杆表面氧化颗粒的形成。大部分金属间化合的夹杂物都比较脆,因而引起拉丝过程中裂纹发生。

由拉丝引起的表面缺陷,往往是以拉模划痕、机械损伤、弧口凿或裂片的形式出现在裸导体的表面。这通常是由拉丝机内移动线未对准或拉丝膜炉口内铜精炼的压制力太大则形成的。

对于电缆,口诀中没有介绍。一般直接埋地的高压电缆,大体上可直接采用一句口诀中的有关倍数计算。比如35平方毫米高压铠装铝芯电缆埋地敷设的载流量为35×3=105安。95平方毫米的约为95×2.5≈238安。
三相四线制中的零线截面,通常选为相线截面的1/2左右。当然也不得小于按机械强度要求所允许的截面。在单相线路中,由于零线和相线所通过的负荷电流相同,因此零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