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310(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上规定外径大于或等于76mm,且壁厚≥14mm的钢管应在20℃进行夏比V型纵向冲击试验;三个试样冲击功的平均值应不低于40J,允许一个试样的冲击功低于平均值,但不低于平均值的70%。外径>219.1mm,且壁厚≥25mm的钢管可用横向力学性能试验代替纵向力学性能试验。在20℃进行夏比V型横向冲击试验,大口径管做横向力学性能试验要方便一些 。
公司销售材质有:10#,20#,35#,45#,Q345(ABCD),27SiMn,40Cr,35CrMo,42CrMo,15CrMoG,20-30crmnti,12Cr1MoVG,10CrMo910,Cr5Mo,GCr15,45Mn2,DZ40,DZ50,DZ55,R780(42MnMo7),s355jr,s355jo,J55,K55,N80,Cr5Mo(STFA25 STPA25 STBA25 T5 P5),15CrMo(STFA22 STPA22 STBA22 T12 P12) 等
无缝钢管标准于1998年5月发布。本标准代替GB/T17395—2008《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本标准规定了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本标准适用于制定各类用途的平端无缝钢管标准时,选择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本标准与GB/T17395—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普通钢管外径232、267(267.4)、302、318.5、368、419、473、699、711、720、762、788.5、813、864、914、965、1016;
———修改了普通钢管的壁厚上限;
———修改了表1、表2中的单位长度理论重量;
———表3中外径25以下的钢管的壁厚增加0.5、0.6、0.7、0.8、0.9;
———增加了全长允许偏差+150mm 等级;
———将“椭圆度”改为“不圆度”,增加了“不圆度”的计算公式;
———通常长度范围的上限由原来的“12000mm”改为“12500mm”;
———修改了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允许偏差规定。
无缝钢管因其制造工艺不同,又分为热轧(挤压)无缝钢管和冷拔(轧)无缝钢管两种。冷拔(轧)管又分为圆形管和异形管两种。
大口径无缝钢管钢材在热轧或锻造后不再对其进行专门热处理,冷却后直接交货,称为热轧或热锻状态,热轧(锻)的终止温度一般为800~900℃,之后一般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因而热轧(锻)状态相当于正火处理。
所不同的是因为热轧(锻)终止温度有高有低,不像正火加热温度控制严格,因而钢材组织与性能的波动比正火大。不少钢铁企业采用控制轧制,由于终轧温度控制很严格,并在终轧后采取强制冷却措施,因而钢的晶粒细化,交货钢材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无扭控冷热轧盘条比普通热轧盘条性能优越就是这个道理,热轧(锻)状态交货的钢材,由于表面覆盖有一层氧化铁皮,因而具有一定的耐蚀性,储运保管的要求不像冷拉(轧)状态交货的钢材那样严格,大中型型钢、中厚钢板可以在露天货场或经苫盖后存放。
大口径无缝钢管钢材出厂前经退火热处理,这种交货状态称为退火状态。退火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的组织缺陷和内应力,并为后道工序作好组织和性能上的准备,合金结构钢、保证淬透性结构钢、冷镦钢、轴承钢、工具钢、汽轮机叶片用钢、铁索体型不锈耐热钢的钢材常用退火状态交货。
一般的无缝钢管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冷拔与热轧两种,冷轧无缝钢管的生产流程一般要比热轧要复杂,管坯首先要进行三辊连轧,挤压后要进行定径测试,如果表面没有响应裂纹后圆管要经过割机进行切割,切割成长度约一米的坯料。然后进入退火流程,退火要用酸性液体进行酸洗,酸洗时要注意表面是否有大量的起泡产生,如果有大量的起泡产生说明钢管的质量达不到相应的标准。外观上冷轧无缝钢管要短于热轧无缝钢管,冷轧无缝钢管的壁厚一般比热轧无缝钢管要小,但是表面看起来比厚壁无缝钢管更加明亮,表面没有太多的粗糙,口径也没有太多的毛刺。
我国大口径无缝钢管,主要生产工艺为热轧大口径无缝钢管和热扩大口径无缝钢管,热扩无缝钢管规格为325mm-1220mm最厚为200mm,热扩无缝钢管可生产非国标的尺寸,热扩无缝管就是我们常说的热扩管,密度比较低但是收缩很强的钢管用斜轧法或拉拔法扩 大管材直径的一 种荒管精轧工序。在较短的时间内使钢管增粗,可生产非标,特殊型号的无缝管,且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是国际轧管领域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