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成型燃料工艺
中国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攻关组组长、著名农村能源专家张百良教授说:“要使秸杆成型有许多方法,一是加热法,
二是加粘合剂法。我采取了简单的加热法”。
要采用“粘结剂法”的关键是要找到:粘结力强、能很好润湿燃料粒表面、无机物含量少、制备和加入工艺简单、
无二次污染、防水性好而又来源广和价廉的粘结剂,确实是件难事。但加热法也并不简单。
正如张教授所说:“经过了许多实验,难度很大”。总结20多年的历史经验教训“秸杆成型燃料加工主要问题是成
型系统和喂入机构磨损太快,块状成型机产品质量不高、密度较低、表面裂缝太多、运输、储存、;加料过程中机械粉
碎率远远超过行业标准;棒状燃料机构比较复杂,生产率较低,能耗较高。
生物质颗粒的定义
生物质颗粒是在常温条件下利用压辊和环模对粉碎后的生物质秸秆、林业废弃物等原料进行冷态致密成型加工。原料的密度一般为 0.1—0.13t/m3,成型后的颗粒密度 1.1—1.3t/m3,方便储存、运输,且大大改善了生物质的燃烧性能。山东杰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欢迎新老客户前来订购。如有详情咨询可登陆我们的网站进行访问。
生物质燃料传统加工方法的弊端
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在当今国际能源竞争日益激烈,传统能源面临枯竭的情况下,对于其有效开发利用,寻找一条快、方便可行、易于被广大用户接受的利用途径,固化成型法是可行的;但还需进一步研究生物质致密成型设备关键技术与不同生物质原料的致密成型工艺与燃料品质特性。
目前,我国采用的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的形状主要有棒状、块状和颗粒状。这几种形状燃料的加工方法均为传统生产方法,普遍存在着设备能耗过高、磨损严重和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以生产颗粒状燃料方法为例,它与现有的生产颗粒状饲料的方法相似,即原料从设备环模内部加入,经压辊碾压挤出环模而成颗粒状。该工艺流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首先是颗粒压制成型过程中,压强达到50~100MPa,原料在高压下发生变形、升温,温度可达100~120℃,电动机的驱动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其次是原料的含水率要求在12%左右,为了达到这个含水率,很多原料要烘干以后才能用于制粒;再者是压制出来的热颗粒需要冷却,然后才能进行包装,这些工艺流程均需消耗大量能量。
要解决上述问题,可通过下列途径:一是加大科研投入,积极研发新工艺和新设备,降低能耗,减少生产成本;二是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消化吸收,形成产业化生产;三是政府扶持,对研制开发单位和用新型生物质能用户进行补贴,降低产品使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