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燃料发展初期困境解决方案
近年来生物质燃料发展迅速,原因有多种,在绿色能源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生物质燃料得到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整个行业的飞快发展,生物质燃料行业的一些弊端也初现出来。同时前面吉盛能源有限公司也写过一篇文章:生物质颗粒发展所遇的问题,文章主要从意识形态上来说明生物质燃料发展所遇到的问题,那么除了发展初期,大家对生物质燃料的意识不够之外,行业内还有那些弊端呢?
一是目前生物质燃料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潜力巨大,但行业内部没有大型的垄断企业,存在生物质能锅炉厂产能分散、技术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产品转化率比较低等困境。其二,生物质能成型设备的配件特别是模具寿命低,进口的一般能用10年以上,而国产设备仅两三年就磨损了。第三,制约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核心是技术上还缺乏突破。此外,秸秆等农林废物比较分散,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原料供应是一个大问题。
技术发展和设备这个重要的因素,也是生物质燃料发展初期的重大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境,很多研究学者也体出各种意见:“目前生物质燃料总体上还处于技术开发阶段,缺少成熟的技术,经济性也存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来推动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从法律上承认生物质燃料产业应有的地位,同时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为生物质燃料与化石能源开展公平的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特性研究
生物质颗粒燃料是一种典型的固体成型生物质燃料,具有清洁、高效、点火容易等优点,可替代煤炭等化石燃料应用于供暖、炊事等民用领域和锅炉燃烧、发电等工业领域。
随着生物质燃料的大量应用,生物质燃料燃烧后所排放的大量烟气、烟尘等污染物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虽然生物质燃料燃烧后所排放的颗粒物比传统的化石燃料少,但是大量的燃烧秸秆、木质、森林残留物、农业作物残留物所排放的悬浮颗粒物也会很大程度地造成空气污染和大气能见度低。
在生物质燃烧颗粒排放方面,国内的研究多集中在颗粒物的分布和组成成分等方面。通过对水稻、小麦、玉米秸秆3种生物质燃料燃烧排放的烟气及烟尘颗粒物分析,研究了3种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的颗粒物的个数浓度、体积浓度和质量浓度粒径分布特征,3种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颗粒物的个数浓度粒径分布呈现单峰对数正态拟合分布特征。
我国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以农作物废弃物为主,包括麦秆、棉秆、玉米等秸秆,与欧洲的木质生物质燃料有很大的不同。根据国内外研究发现,我国固体生物质燃料和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的各种元素的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而且由于农作物剩余物经过粉碎、压膜后制成的固体生物质成型燃料除了化学元素的差异、密度、水分等物理特性的改变也对燃烧后排放的颗粒物有很大影响,即使燃料成分相同,但是其物理状态不同,燃烧后的排放特性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固体生物质燃料压缩成型后,密度和水分对燃烧后颗粒物排放的分布和成分组成有哪些影响还不明确。况且,在燃烧以我国的麦秆、棉秆、玉米秸秆等原料压缩成型的固体生物质燃料时,不同的燃烧参数、条件和过量空气系数等因素对燃烧后颗粒物排放影响的研究也不充分。
生物质燃料的发展瓶颈
生物质燃料是一种新型的燃料,在发展中生产技术并不是非常的完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过正是这些问题才让我们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取得更好的成绩,生物质燃料发展中遇到哪些瓶颈问题呢?
1 、传统制粒技术,制粒成本高
2 、对生物质颗粒认识不够深
大多数人对生物质能颗粒具有高能、环保、使用方便的特性认识不够,甚至许多用能单位根本就不知道有生物质能颗粒产品,更谈不上认识和应用。
3 、服务配套措施跟不上
生物质能颗粒产品生产出来后,运输、贮藏、供应等服务措施跟不上,用户使用不方便。
生物质燃料发展过程中还会碰到以上问题,但是我们会不断的克服,迎接生物质燃料更好的明天。
“我国生物质发电目前最大的瓶颈是燃料不足,燃料供应是生物质发电项目正常运营的前提,但我国生物质原料存在分布不集中的现状,为原料收集带来巨大的困难。”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以农作物秸秆为燃料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则由于秸秆体积大、重量轻、不适合长距离运输等原因,燃料的收购、储存和运输均出现了较大问题;此外,生物质发电属于废物利用,燃料的燃烧热值低导致发电效率低,又需要更多的燃料,更加凸显了燃料供应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