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锚的作用是:在停船靠岸是,为船体停靠方向找到准确的位置,起到强有力的固定作用。更学远一定的意义:做人一定要稳。
锚一般指船锚,是锚泊设备的主要部件。铁制的停船器具,用铁链连在船上,抛在水底,可以使船停稳。[1] 古代的锚是一块大石头,或是装满石头的篓筐,系在绳的一端抛入水中,以其重量使船停泊。后来有木爪石锚,即在石块两旁系上木爪,靠重量和抓力使船停泊。中国南朝已有关于金属锚的记载。中国古代帆船使用四爪铁锚,这种锚性能优良,至今在舢板和小船上仍有使用。我公司承接国内外大型船舶用的锚(15万吨等)维修及保养和船舶用配件。
抛锚时,不能用太快的速度,要慢慢将锚放下,速度过快会导致锚及锚链的难以刹住,可能损坏锚机,甚至可能产生其它严重后果。锚首先是锚冠触底,然后锚身躺倒,这时在平衡杆作用下,锚爪尖端也会触底,但是不会抓到沙石中。船会继续放下一定长度的锚链,使大部分锚链都平铺在海底。这时向后动车,将锚链向后微微拖动,锚爪D在锚身重力和锚链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就插入沙石中。
此时,船舶会稍微收回一些锚链。一般而言,放出的锚链长度应该是水深的3-5倍。锚链过长,则增大的船舶的回旋范围,易于与其它抛锚船只碰撞。锚链过短,则易于向上牵动锚身,使锚松动,失去抓地效果。在锚抓抓地后,相当于打了一个地桩,而锚链在放下后,基本上只有与底质水平的拉力,在这个角度上,锚的抓力是最大的。除非风浪极大,一般船锚都可以抓牢。
船锚的作用主要就是固定、稳定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1、锚要起作用,最基本的条件是在海底等钩住东西。
如果锚链不够长,锚不会起作用。
如果海底是平坦的,或者是锚钩住的东西不是固定的,或者是钩的不太牢,如果是风平浪静还可以,一但海浪过大,造成锚钩不住东西,会使锚失去其作用,这叫“走锚”,船在抛锚期间,出现走锚,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船在抛锚的时候一般主机都停了,如果立即开船,需要时间,没有动力的船四处漂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才有了锚地这个概念,锚地,言外之意,海底下比较粗糙,另外,要能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