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污水在长输送过程中腐化,产生硫化氢、氨气、甲硫醇等恶臭气体,在污水处理阶段,经过长距离的管网输送,进入泵站、粗格栅、细格栅等构筑物,由于水流湍动剧烈,使其从污水中逸散出来污水泵站会产生硫化氢、氨气、甲烷、乙酸、硫醇等恶臭气体。
恶臭气体污染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它作为一种典型的环境公害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不少发达国家将其作为一种单列公害进行研究,并专项立法实施防治。国外对恶臭污染的治理工作也开展较早,在日本及欧美的多个工业领域中,采用如固定床式活性炭吸附脱臭等技术已有一定历史。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对恶臭的监测与防治,制订了部分恶臭化合物的排放标准(GB 14554-93)和配套的分析方法,恶臭污染的防治目标之一就是要达到GB 14554-93规定的恶臭物质(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和苯乙烯等)排放标准,最终目的是要消除恶臭,创造一个无臭的工作、生活环境。一种恶臭物质的臭气强度随着尝试的增高而加强,据资料表明,恶臭给人的感觉量(即恶臭强度)是与恶臭物质对人嗅觉的刺激量的对比数成正比,两者之间关系即符合Weber-Fechner定律。
I = K × logC + a (1)
式中:I —— 人对嗅觉的感觉量,臭气强度;
K —— 常数,恶臭物质不同,K值不同;
C —— 恶臭物浓度;
a —— 常数,恶臭物质不同,a值不同。
式(1)说明,既使把恶臭物质去除90%,人的嗅觉所感觉臭气浓度却只减少了一半还少。这决定了防治恶臭比防治其他大气污染物更困难,要消灭恶臭,比达到排放标准还要严格几十倍至上千倍,因此加强恶臭污染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恶臭分子分解反应机理
应用UV光解技术原理处理废气物质,其化学反应过程是极其复杂的过程,高能紫外线光能能将恶臭化学物质拆解为独立的原子,再通过分解空气中的氧气,产生性质活跃的正负氧离子,继而产生臭氧,同时将拆解为独立原子的化学物质通过臭氧的氧化反应,重新组合成低分子的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等,这是一个协同、连锁复杂的反应过程,在很短的时间内(2-3s)就可完成。
以高能UV光解设备为核心的除臭系统可以有效治理污水处理厂的异味,效果极其显著,该工艺简单可靠,运行成本低,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