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丹种子
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根肉质、粗而长,中心木质化,长度一般0. 5~0.8米,初生根为白色、后变为黄色(褐色),根型有直根、坡根、中间型根。株高多在0.5~2米之间,枝干圆型,直立而脆,当年新枝干表面光滑,多年生枝干表面褐色,常开裂而剥落,株型有直立、疏散、开张、矮生、独干五种类型。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互生,叶上面深绿色或黄绿色,下为灰绿色,光滑或有毛。叶可分大型圆叶、大形长叶、小叶圆叶,小形长叶、中形叶等叶型。总叶柄长8~20厘米,表面有凹槽,花单生、长于当年枝顶,两性、色彩艳丽、形态多姿,花的颜色有十大色、分白、红、黄、粉、紫红、紫、墨紫(黑)、雪青、绿、复。花传统上分,有单瓣类、重瓣类、千瓣类,根据花朵的形态特征又可分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皇冠型、绣球型、半球型。花的雄蕊多数,结籽力强,种子成熟度也高,雌、雄若瓣化严重时,结籽少或不结。骨葖果五角,每果结籽7~13粒,椭圆形,成熟时呈黄色,老时变黑褐色,千粒重约400克。
牡丹也和其他植物一样,在进化过程中,生长发育和周围环境条件相统一的习性。菏泽牡丹(古称曹州)位于北纬35°20′,春季干旱,夏秋多雨。平均年温度为13.6℃,1月份平均最低温度为2.3℃,7月份平均最高温度为26.89℃。年降雨量为706.68毫米,70%集中于6~8月份。土层深厚,为黄河泛滥沉积而成的沙质壤土,土质疏松。适于牡丹根部的生长发育,根深、叶茂、花大、色艳。
牡丹对其生态因子-温度、湿度、降水、光照、风霜、土壤的综合运用中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但在某一发育阶段中有的因子是起主要作用的。据其习性,可以看出牡丹生存条件中湿度(土壤湿度和大气湿度)是起主导作用的。牡丹性宜燥惧湿,宜栽植在地势干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中性或微碱性(ph值在6.5~7.5)沙壤土中,才能根深叶茂,花大色艳。温度在牡丹个体发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枝叶不到一温度不会发芽生叶,没有一定的温度积累,花朵就不会开放,不达到一定的温度,种籽也不会生根。牡丹对栽培的土壤条件,可以忍受干旱、瘠薄的土壤,但如果不断改善栽培,使之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则能更有利于其生长发育。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使牡丹还具有"春发枝,夏打盹,秋生根、冬休"的习性。
(1)生命周期与年周期。 牡丹生命周期的变化需经过胚胎、幼年、弱年、壮年和老年五年阶段。胚胎阶段始于胚的形成,止于种籽发芽;一粒种籽发芽,证明一新牡丹个体的产生。由此生长到实生苗,第二年出生3~5片小叶即为幼年阶段,实生苗生长到第三年至开花,即为弱苗阶段。此时地上地下部分生长迅速,如土壤肥沃,可进入开花结籽的盛期;从实生苗开花到生长发育的第15年即为壮年阶段,此时根部向深扎,地上枝多叶茂,树势优美,花大色艳,是观赏的最佳时期;15年之后即为老年阶段,正如花农所总结的那样:"牡丹籽生者,二年曰幼、四年曰弱、六年曰壮、八年曰强"。"分栽者,一年曰弱,二年曰壮、三年曰强、八年曰艾,二十年曰耆,十五年曰老"。
牡丹的特性是“四宜四怕”,即宜凉怕冻,宜暖怕热,宜光怕阴,宜干怕湿。因此,种植牡丹要选宽敞通风、上午有阳光、土壤肥沃疏松的地方,不可种在积水地、阴湿地、瓦砾地。筑台种植时,台的大小应根据植株多少及大小而定,高度应视该处原来的地势及地下水位高低而定。一般高度为 50—100厘米,以石块或砖块砌成台基,并铺些碎瓦片或碎砖。若土壤粘重,应换用培养土。培养土以6份国土、3份腐叶土、1份砻糠灰混合使用。
牡丹的种植与其他花卉不同,牡丹栽种后不需要灌水,更不能浇粪水。人冬壅土即可防寒,春暖后扒开壅土,以利生长。
施肥
花谚说得好,“清牡丹,浊芍药”。“清”的含义是什么?《花镜》上有几句话可以作“清”字的注脚:“十二月地冻,止可用猪粪壅之。春分后便不可浇肥,直至花放后略用干肥。六月尤忌浇,浇则损根,来春无花。”可见,“清’讲非指只浇水而不施肥。有些人被“清”字弄得不敢施肥,这是对“清”的误解。施肥经验是:基肥要足,定植时施入堆肥、饼肥。粪肥。肥上要盖土。追肥要控制,春季花后可追肥一次,肥料必须腐熟.不可过浓。夏季不追肥。施肥以冬肥最重要,施冬肥要结合培土。新种牡丹不宜施浓肥,尤忌浇浓粪,否则肉质根会发霉烂死。养分来源以基肥为主。花后虽处于生长季节,也仍不宜施液肥。种植一年以后,也要以冬施固体基肥为主。
*您的姓名:
*联系手机:
固话电话:
E-mail:
所在单位:
需求数量:
*咨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