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化管理的主要途径
1.拓展筹ji资金渠道,加大投资力度。拓展筹ji资金渠道,加大投入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现实而重要的问题。图书馆事业是一项非赢利性质的服务,发达国家图书信息化进程较快,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投入多,要加速图书信息化进程,必须在经费上加大投入。对图书信息化管理的资金的投入主要用于硬件方面的投入,如网络建设,设备购置等。此外,软件开发与引进也是一项重要的投入。因此,各级主管领导部门了解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及当前图书馆面临资金紧缺的问题,提高对图书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在经费上向图书馆倾斜。同时应多方筹措各类社会资金,积极推进图书信息化进程。从图书馆的角度来看,图书信息化建设既是目标又是手段,既是图书馆适应信息时代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要求,又是知识经济和创新性国家建设对其服务对象素质的要求。因此,图书信息化建设应当以图书馆自动化为基础,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为发展方向,结合图书馆自身实际,进行调研、论证,确定发展目标,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进而实现图书信息化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图书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作为国家信息咨询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利用掌握的丰富资源和先进的技术理论,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图书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实践,努力为读者提供专业化的内容服务。
2.1系统性原则。在图书信息资源建设时,要特别注意图书馆资源体系中各要素的联系,注意图书馆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联系。
2.2协调合作原则。在网络环境下,每个图书馆只是网络整体的一部分或一个节点。各图书馆可以联合议价、联合采购,同时,要注意协调与共享,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
2.3实用性原则。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其服务任务是不一样的,各类型图书馆有自己特定的读者对象,各类读者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图书馆可根据自己的自身特点及服务对象的需求着重发展某一方面的数字化馆藏。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图书信息化管理需要专门的技术管理人才。他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要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既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心理素质,又要具备现代科学管理能力;既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又要有娴熟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能;既要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协调和公guan能力,又要有较强的独立处理信息的本领。因此要着重培养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要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补充专业或管理知识,熟练掌握图书管理工作,尤其要专门组织图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与考核,促使图书管理逐步由经验管理型向科学管理型转变,由事务型向更高层次的信息处理型转变。
扫描仪基础知识详解
现在随着用户层次的提高,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电脑主机配备,对于各种电脑外设的需求越来越大,包括打印机、扫描仪、手写笔等。其中扫描仪作为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市场不断发展,技术也不断进步。
扫描仪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有什么用呢?提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的媒体丰富多彩,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好看的海报、招贴,图文素材,很不错,想收藏,但首先,如果是借来的,怎么办?“黑”掉?NO!非君子所为也,那么,用扫描仪扫到电脑里保存,可随时取用,还不褪色!有一份文件需要存到计算机里,可是某位同志不会打字或速度太慢,奈何?用扫描仪扫描专用识别(OCR)软件,轻松搞定!在别人“鸡啄米”时大可细品COFFEE。看到一张风景照片,想拿来做桌面背景,用扫描仪简单搞定,可以天天欣赏。
简而言之,扫描仪可以将印刷件、书面文稿、照片等媒介信息输入到电脑里,然后可通过软件随心所欲地加以处理,以适合不同的应用。从技术角度上说,扫描仪是把传统的模拟影像转化为数字影像的设备之一。它把原始稿件的模拟光信号转换为一组像素信息,最终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于数字文件中,实现影像的数字化。
档案管理数字化要把握的环节
我国的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刚刚发展,其中有需要改善的环节,也有需要注意避免的问题。
(一)避免资源的浪费
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的双重保管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有些档案已经形成了广泛传播的电子文件,就没有必要转化成纸质文档再保存一次。因此,除了对已有珍贵档案进行数字化再传播和保存外,后续档案的管理就要注意避免资源浪费的问题。
(二)提高数字化档案利用率
数字化档案具有非常方便快捷的优势,这是纸质档案无法比拟的。其传播快捷、查阅快捷、使用快捷,因此,完全有理由提高数字化档案的利用率,使之充分发挥作用。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人们对于浩瀚的网络资源往往只利用了其20%的功能。因此,要提高数字化档案的利用率,首先应该建立起档案电子化的系统工程,做好系统的总体设计,配套设备选型,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和采用,档案整理和录入,备份和安全措施也要做好。面对大量的查询和共享,档案管理系统的设备首先要选用双服务器的设备,并进行双备份,同时设置查询系统,为资源共享提供方便。
(三)提高一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水平
档案管理要转变为数字化管理,档案管理工作也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工作转变为知识技能型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也要有相应的提高,这一方面包括档案整理者的宏观分析能力,准确识别有效档案进行归档;另一方面,根据众多使用者的要求提供准确的档案。这都要求档案管理者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水平,需要高素质技能的信息化人才。因此,管理部门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这方面的培训,提高电子文件管理意识,加快工作转型,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
四、档案管理数字化中对电子档案的管理
(一)电子档案的鉴定
在归档管理前,首先要对档案进行鉴定。鉴别档案的价值以确定管理期限,对无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进行删除和销毁。对电子档案的有效鉴别是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准确、完整、系统的前提。
(二)电子档案的著录归档
对电子文件的著录包括。对归档前文件著录和归档后文件著录,归档前著录的文件有文件级与案卷级,归档后只需对案卷级文件进行著录。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将需要的著录项目编成表格发放给档案形成单位,实现双方的衔接。
(三)电子档案的维护
电子信息要经常备份防止丢失。特定专人,对加密文件进行解密后备份,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和查消,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能人员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