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孙女士向记者反映:“家里收藏的一块紫檀木茶海,平时都不舍得使用。但没想到前不久底座的原木脱落下来,本想拿到鉴定中心修复,却被告知,这块‘紫檀茶海’不是一整块原木雕制而成的,而是由几块琐碎木料拼接的,收藏价值很低。”
收藏价格相差几万元昨日,经营多年红木家具的刘先生带记者来到一家红木家具厂,记者看到,两件原料、外形、大小一模一样的“紫檀木茶海”,但标价却相差一半。一件价签上表明着‘未挖补’,也就是说是由一整紫檀木雕刻制成的,售价两万元。而另外一件标注“有挖补”(是用很多碎料拼接打磨的),售价只有5000元左右。”
在紫檀收藏市场,素有“十檀九空”之说,一块上好完整的紫檀雕件市价至少要近百万元。“这主要由于紫檀原料直径不过十多厘米,因此在制作大件家具时,很难出现整料,大多会使用‘挖补’技术,由小料填塞黏结成整料。”
红木家具收藏小心原料“挖补”
其实,“挖补”是节省木料的办法,本身没错,但在销售时商家应告知消费者。不过,目前,多数商家为获得高收益,往往按没有“挖补”的家具价格来卖。
专家观点
不要红木标准 不该违反国际公约
对此,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作新的看法值得业内思考。
林作新教授认为,最/好是不要红木标准,因为有了这个标准,商人炒作哄高价格,致使红木家具厂经营十分困难,也坑了消费者;谁都想和这标准中的木材沾边,因此有大叶黄花梨、大叶酸枝、大叶什么什么的木材出现,最后市场更混乱,只造就了几个权威。破坏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尤其是砍伐濒临灭绝的树种(CITES),非常不道德。约束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大家都在这个小圈子里兜。没有了标准,我们只要由国家机构规定,家具的用材必须写清楚,就可以了。
此外,假如一定要有这个标准,那么,应该将CITES公约所管制的巴西黑黄檀、檀香紫檀、微凹黄檀、伯利兹黄檀、卢氏黑黄檀5种红木树种从标准中剔除。原因很简单,我们所有饭馆的菜单,有穿山甲、果子狸、老虎肉等等吗?没有!也没人敢这样明目张胆。但为什么我们敢公然地将国际公约管制的树种列入红木标准中呢?我们不应该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在国际社会中担负骂名。另一方面,应该大大地扩充树种。
大果紫檀在价格连番上涨之下,近日成交量明显回落,但木材经销商似乎并不畏惧,开高价的大有人在。目前广东市场大果紫檀直径60cm以上报至2.5万元/吨以上,与上周持平。
微凹黄檀香港买卖提单交易。由于目前微凹黄檀还不能进入国内市场,不少商家的货都停滞在香港码头,这部分商家为了尽快回笼资金选择在香港直接买卖提单交易,而清关方面的手续则由买家负责,目前在香港买卖微凹黄檀提单价格大概在2.5万元/吨左右,而国内市场微凹黄檀价格普片在3.5-4.5万元/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