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开的户我公司开发的户外终端,其结构是在目前国际和国内厂家普遍使用的预制型终端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的新式结构。其结构的特点是应力锥直接套在电缆的绝缘上,依靠实力锥材料自身的弹性,保持应力锥与电缆绝缘之间界面上的应力和电气强度。


技术参数: 额定电压:64/110kV
电缆截面:240mm2~1000mm2、1000mm2以上可另行设计 额定绝缘水平:126/230/550kV
局部放电水平:96kV下试品应该无超过申报灵敏度的可检测的放电。
机械强度:水平方向2000N 爬电比距:31mm/kV 使用条件: 户内户外均可使用
环境温度:—50℃~+50℃
海拔高度:<1000m(超过1000m可另行设计) 环境污秽等级:可应用于Ⅳ级污秽地区
正常运行时导体温度:≤90℃ 短路时导体温度:≤250℃ 电气试验:
符合GB11017.1~11017.3-2002《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附件》及IEC60840《Power cables with extruded insulation and theiraccessories for rated
volt-ages above 30KV(Um=36KV)up to 150KV(Um=170KV)-Test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的要求,(实验数据见下面表格)
项目 GB11017.1~11017.3-2002
IEC60840 本产品实测值 环境温度局部放电试验
≤5PC ≤5PC <1.7PC(包括背景) 20周期恒压负荷试验 通过 通过
通过
高温下局部放电试验 ≤5PC ≤5PC <1.7PC(包括背景) 冲击电压试验 550kV 550kV 550KV
工频电压试验
160kV,15min
160kV,15min
192kV,6h/230kV,1min
淋雨耐压试验 185kV,min 185kV,min 压力泄漏试验 0.2MPa,1h 0.2MPa,1h
支柱绝缘子雷电冲击电压试验
37.5kV,正负各10次
37.5kV,正负各10次
支柱绝缘子负极性直流电压试验
20kV,1min 20kV,1min 无线电干扰试验 81kV,≤μV
有缝隙等缺陷。 5.1漏油原因分析
⑴设计问题:2008年至2013年,该线路3起户外终端漏油都是Y附件厂家附件,事后部门联系厂家,厂家指出此批电缆附件可能存在设计问题,即靠封铅堵油容易存在漏油情况,并表明新产品已更改原有靠封铅堵油设计方案。
⑵施工问题:通过对三起漏油事件分析,我们发现漏油处都在尾管与衬管间铅封处,即尾管与衬管间铅封处存在铅封不密实或有缝隙等缺陷,从而导致漏油。
图9 尾管与衬管处封铅开裂图片


图10 尾管与衬管处封铅开裂图片
6 建议
多数电缆缺陷或故障都是因施工引起,施工质量的好坏是决定电缆安全运行的关键,因此,只有加强对入网产品的检查,以及强化施工过程的管控,才能有效保障电缆的安全运行,针对此次漏油事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⑴加强对电缆附件的监造,确保合格附件入网运行。
⑵要求厂家对同一批电缆附件进行封铅检测,如因技术问题存在假封情况应重新封铅;如重新封
安全净距
安全净距是指无论在正常Z高工作电压或出现内部、外部过电压时,不致使空气间隙击穿的Z小距离。
室内、室外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
运行电压(KV)


0.4
6
10
20
35
60
110
220
室内
相~相
20
100
125
180
300
550
900
2000
带电部位~地
850
1800
室外
相~相
70
200
200
300
400
650
1000
2000
带电部位~地
900
1800
注:表中110、220KV的安全净距是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规定值
六、电力电缆附件标准与试验
6.1 电缆附件的设计与生产应遵循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n
a.中低压附件标准:IEC60502,GB12706,JB8144(原GB11033)
n
b.高压附件标准:IEC60840,IEC60859,IEC62067,GB11017,GB18890
n
c.金具标准:GB14315
6.2 主要试验:分型式试验、抽样试验、出厂试验和交接试验等
n
a. 1min工频:检验附件的内在质量水平;
n
b. 局部放电:检验附件材料内部是否存在气泡;
n
c. 循环试验:考核附件材料老化水平;
n
d. 冲击试验:考核耐受过电压的能力;
n
e. 直流耐压:考核经以上试验后的绝缘水平;
n
f. 盐雾试验(潮湿试验):检验附件外绝缘耐污秽水平
n
g. 密封试验:考核附件的防水防潮水平;
n
h. 机械性能试验:考核附件承受外力,内部热胀压力及电动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