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提出安全、合理地使用电线电缆?就是因为如果使用不当,常规电线电缆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电线电缆的绝缘层和护套层采用的是有机材料,这些材料在温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将会产生燃烧或延燃现象。而电线电缆在长期带载运行的情况下,导体本身的热量会使绝缘层和护套层产生局部老化。在过载的情况下将加速其局部老化。如果绝缘材料本身不合格或生产工艺有问题则更容易使其局部老化。老化的结果将导致击穿,一旦击穿就会引起相间短路。较大容量的相间短路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引起几千度的高温,而电缆护套和绝缘的材料通常在120℃-200℃则会起火自燃。一旦着火后,聚乙烯与聚苯乙烯的燃烧热高达46000kJ/kg,超过燃料油的平均值44000 kJ/kg,聚氯乙烯的热值也高达18800 kJ/kg。足以使周围的可燃物燃烧。
电线电缆的着火因素
电线电缆从绝缘层的油浸电缆纸、交联聚乙烯、乙丙橡皮等材料到油麻、聚氯乙烯外护套材料等都是易燃性物质。当局部电缆着火燃烧达到高温时会发生熔融, 超过邻近电缆着火温度时, 就会导致电缆群体延燃。导致电线电缆着火的因素为:
电缆载流设计不当。
电缆载流量选择不当,部分电缆长期满负荷或经常超负荷运行,温升过高及电缆沟道、隧道积水所致使电缆绝缘老化, 受潮、过热引起短路自燃。
耐热性能良好
在高温时,无论是线芯或者是铜护套均不产生氧化。由于电缆绝缘内的含氧量很低,线芯氧化并不严重。但电缆护套因暴露在空气介质中而剧烈的氧化,温度越高氧化就越严重。当电缆铜护套的温度超过250℃时,便开始发生急剧氧化,形成氧化层CuO,使护套厚度减薄。电缆在250℃时,护套厚度减薄0.25mm,一般要经过240年左右的时间,而在1000℃时,则只需2.87h,所以允许正常工作温度必须在250℃及以下,当铜护套厚度为0.5mm时,在1000℃高温下可使用6.79h。
允许载流量大
由于氧化镁材料本身有着极为优秀的过载、导热抗性,那么其所能够承载的电流密度也就更高,特别是对于小截面形式的电缆来说,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极为明显。矿物绝缘电缆的流量,是在进行精确计算之后所得出的修正值,相对来说,矿物绝缘电缆所呈现出的电流输送能力超出普通电缆30%左右。并且其本身所呈现出的过载性能也是极强的,这方面所产生的性能提升是传统电缆所无法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