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在运行过程中因负荷的变化、环境因素的变化而热胀冷缩,特别是热缩型附件不能够随弹性变形而丧失密封作用,在附件与电缆绝缘层之间形成呼吸效应,将大气中的水分和潮气带入附件中,引发电缆附件内部短路故障。冷缩附件质量不高,收缩力降低或在需要可靠密封部位密封存在缺陷,都会导致外部水分侵入,最终导致电缆故障。
制作电缆头时因环境潮气、湿度偏大,没有采取可靠除湿驱潮措施,电缆绝缘局部受潮,绝缘性能下降,在运行中发展成贯穿性通道,导致电缆击穿事故。
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对缆头制作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资质与技术评定,持证上岗。对在保质期内因制作原因连续发生两次故障的,取消其缆头制作资格,待重新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5)加强电缆工程各个环节的隐蔽工程和中间环节验收,严把质量验收关,对土建、电气等工程验收中发现缺陷、隐患要彻底整改,并做好各项记录,必要时留有照片、影视等资料。
(6)运用外护套环流在线监测技术、在线光纤测温技术、在线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等先进在线监测技术,加强电缆的实时在线运行监视,提前发现隐性缺陷,避免造成停电事故发生。
电缆线路能否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安全运行和系统稳定。只有从电缆生产、运输、敷设、安装、试验、巡视、检测等各个方面加强质量管控和验收把关,才能将电缆故障降至比较好的程度,才能确保电缆线路长期安全运行。
事故预防对策
设计中的预防对策
电线、电缆设计选型要得当。由于现代高层建筑电线、电缆走向纵横复杂,目前一般采纳阻燃型线材。阻燃型电线、电缆具有自熄和延燃的性能。它的工艺制作一般是在不影响电线性能、物理性能、机械性能的前提下,在绝缘层中添加高氧阻燃剂,可有效地形成保护层,产生隔热后在电线、电缆成束敷设下可达到具有不延燃性及自熄的要求和阻燃效果。从设计开始,电线、电缆就必须符合阻燃技术要求以达到与高层建筑相匹配。
技术上的预防对策
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电线、电缆要进行技术处理。大楼之间、层与层、层与墙、架与层、电梯井道与架之间以及控制室等都要严格用防火堵料,严密封牢,这样电线、电缆走火时火苗便不会串向其它方位。特别对电线、电缆敷设架成束群体,要标明走向,对各电气过桥箱、沉降箱、接头箱严格隔离封闭,以防火灾事故发生后造成事故扩大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