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症病毒病是近年来危害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主要病毒病,尤其在近海水养殖区域高发。由白斑症病毒引起的“红体”症状表现为:病虾一般是停止摄食,行动迟钝,体弱,弹跳无力,在水中漫游或趴边。体色轻度变红或暗红或呈红棕色,部分虾体的体色也不会改变(见图3)。此外,白斑症病毒感染可在头胸甲上见到白色斑点,头胸甲不易剥离。与桃拉病毒感染引起的红体病比较,感染白斑症病虾尾扇发红不明显。与红体虾比较,感染白斑症病虾发红更明显。

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虾鳖混养、虾鱼混养等模式和虾菜轮作模式,增强抗风险能力。在虾鱼混养中建议选择花白鲢、草鱼等品种,采用隔离网片将草鱼圈养在1/5的池塘内养殖方式,在调节水质的同时,减少高质量虾饲料被草鱼摄食的机会;有条件的养殖户(企业),鼓励开展大棚等设施化养殖,也可以采用大棚与外塘相结合的分级养殖模式,以增强对恶劣气候的防御能力;对连续几年发病的养殖塘,建议改养罗氏沼虾等其他品种。(二) 做好清塘等基础工作。

养殖期间要坚持早、晚巡塘检查,观察虾池水环境变化、摄食及对虾活动情况,检查观察是否有虾病发生,还要了解养殖区附近及周边虾病发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经常施用生石灰,因生石灰可以起到杀菌、增钙、调节池水pH值、促进对虾蜕皮生长的作用。当虾池对虾发病时要开机增氧或使用增氧剂,停止进排水,减半投料或停料;并慎用杀菌药,杀菌药物会导致藻类大量死亡。可选用生物活性碘消毒,对病原微生物具有双重杀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