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气突变、水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子(如水温、pH值、盐度、溶解氧)突变,或者有时人为工作(如捕捞、施药、投料)、环境恶化等都会造成南美白对虾触须变红、尾扇甚至附肢变红,这一现象是南美白对虾为适应环境变化而表现出的应激反应,随着应激影响因素的稳定,“红体”将消失。但是处于应激状态下的南美白对虾抗病能力急剧下降,容易感染而诱发病毒病。

对虾红体病处理注意事项(1)在进行处理之前,一定要准确判断引起红体病发病的原因,再做针对性的处理。在情况不明时,不要使用消毒剂,尤其是刺激性大的消毒剂。(2)切忌大剂量使用抗菌素。(3)以预防为主,同时养殖过程中勤观察,一旦对虾有发病倾向,就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越早处理效果越好。(4)调理水质、改善底质是重点。

二、2014年虾病暴发原因分析。调研资料和专家分析,造成我省2014年养殖南美白对虾大量发病的主要原因如下:(一) 苗种质量是内因。一是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南美白对虾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种质退化问题;二是部分苗种企业为了保障育苗成功,导致孵化出来的苗种质量不高;三是苗种销售中存在着以次充好现象;四是苗种病原携带率高。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检测,2014年采集的144批次南美白对虾苗种样品中,有53批次苗种检出各种病原,总阳性率为36.81%,其中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坏死病毒(IHHNV)检出率为31.25%,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检出率为6.94%,桃拉综病毒(TSV)检出率为4.17%。若加上急性肝坏死病原弧菌(Vahpn)、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黄头病毒(YHV)和肠胞虫(ECZ)等,阳性率会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