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生长相对缓慢,可喂28%粗蛋白质的配合饲料,并结合投喂一些水草和杂粮;后期水温较适宜河蟹生长,此时河蟹大量摄食,为越冬贮备营养,可投喂33%的配合饲料,因此,秋末冬初捕捞的河蟹是蟹肥膏黄。这样的喂养模式也符合河蟹养殖的'两头精中间粗'的投饵原则。河蟹对蛋白质的需要实质就是对氨基酸的需要,河蟹将饲料中获取的蛋白质消化成肽、氨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后才能最终转化到蟹体组织。

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可提高幼蟹的成活率和加速蜕皮,饲料中适宜的添加量为1%~1.5%。粗纤维一般不能被河蟹所利用,但却是维持河蟹健康所必须的。适量的粗纤维可刺激消化酶的分泌,促进消化道蠕动和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适宜的粗纤维含量是:大眼幼体至幼蟹期为4%~5%,养成期为6%~7%。河蟹对矿物质和维生素需求的报道甚少。在生产实践中,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含量:幼蟹期以前钙为1.5%~2.0%,磷为1.8%~2.5%,钙、磷比约为1∶1.2,成蟹期钙为1.2%~2.0%,磷为1.0%~1.8%,钙、磷比约为1∶0.9。

河蟹的养殖遍布全国,据说除了新疆以外,其它地区均有河蟹养殖。其中,江苏河蟹养殖面积大,超过400万亩,主要集中在江苏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高淳固城湖、苏北兴化、泗洪等地;湖北河蟹养殖面积约90万亩,汉川、洪湖、监利等地为湖北河蟹养殖的核心区域。安徽、辽宁次之,其中安徽占国内河蟹养殖面积14.1%,辽宁为10.3%。从河蟹养殖的分布来看,可发现其主要集中在大型淡水湖泊水系周围,这是河蟹养殖关键的环境因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