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改进投喂方法来减少大小悬殊,先投颗粒较大的配合饲料,让个体较大、抢食力强的虾先吃饱;后投颗粒较小的饵料,让个体较小、抢食力差的虾能充分摄食。每周辅助投喂1~2次鲜活饵料(小杂鱼、螺、蚌、蚬肉等),白天投在靠池滩深水处,傍晚投在浅水处。经常周期性地在饲料中添加生物多糖、虾多维、维生素C,增强抗病能力和抗应激能力。
加强生产管理。注意观察南美白对虾摄食、活动情况,定时定点用捞网捞虾看体色,一旦发现马上对症处理;密切注意天气变化,观察水色变化,及时开机增氧,预防或减轻浮头;注意持续降雨造成的水质变化,尽量减少因盐度变化、pH变化等产生应激反应而造成的损失;对达到商品化规格的对虾及时起捕上市;加强投饲管理,可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等,增强对虾的抗应激能力;合理使用增氧机,保证池水溶氧在4mg/L以上
环境和气候问题是外因。尽管我省“五水共治”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水源水体污染的大趋势短时间内无法迅速扭转。水源水体污染导致养殖用水的水质差,指标控制难度大,尤其到了养殖后期,根本无水可换,再加上由于养殖密度高,养殖自身污染加重,一些水质指标严重超标,养殖南美白对虾长期处于应急状态中,极其容易发病。此外,夏季晴热高温期,本应该是南美白对虾生长最适时期,但2014年罕见地出现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多雨寡照低温天气,反常的气候使得前期累积的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出来,从而造成了对虾大规模发病并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