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养殖以来,已有5年多时间,初养的几年产量稳定,效益较好。近两年,病害时有暴发,对养殖者打击较大,笔者根据本地多年养殖经验教训,认为运用“八字精养法”的基本原理,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突出“水、种、饵”基础上,将“密、混、轮”作为健康养殖手段,加强“防、管”的力度,完全可以避免病害发生,获得高效益。
红体病多发生在多雨季节,养殖密度大,底质、水质差,增氧能力不足的池塘。此病病原主要由弧菌(如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等)引起。红体病在全国养虾地区都有发生,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红体”病虾在池边,水面缓慢游动,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或停食,全身呈暗红色,有的附肢变红,特别是游泳足最为明显,也称“红腿病”(见图1)。游泳足变红是红体病的主要特征。虾发病后死亡迅速,1-2天内可达90%以上的死亡。
扬州宏大饲料专业生产南美对白虾饲料,“红体”是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笔者就引起“红体”的三个主要病因及其各自引起的“红体”作一具体说明,以便给大家在对“红体”病因的诊断以及防治过程中提供参考。“红体”是南美白对虾发生疾病后的一种表观现象,是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养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