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养殖区域、饲料选择、养殖模式不同,但草鱼养殖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鱼苗(体重≤10 g)、鱼种(10 g<体重≤250 g)和成鱼(250 g<体重≤1500 g和体重>1500 g),不同阶段的草鱼对饲料营养物质需求量和日需要量不同,所以不同阶段饲料选择不同。实际养殖生产中不同生长阶段草鱼饲料选择可参考表2,同时需要结合当地养殖模式、出鱼规格、养殖环境等条件选择。草鱼颗粒饲料应选择长度与直径比约为1.5~3:1,膨化饲料颗粒长度与直径比约为1:1,饲料颗粒规格整齐、光洁度好、软硬度和耐水性适中的产品。对于鱼苗和鱼种料而言,需选择粉碎细度高、经后熟化、腥香味浓的产品。
草鱼是我国大的大宗淡水鱼养殖鱼类,产量位居淡水鱼类养殖之首,素有“水中牛羊”之称。据报道,2013年全国大宗淡水鱼养殖产量为1880.96万吨,其中草鱼产量为507.0万吨,占比达26.95%,足见其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的重要地位。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幼鱼期则摄食浮游动物。草鱼食物链短、生长速度快、适温区跨度大、抗病力和行情抗风险力高。
池塘面积一般在10~20亩,水深1.5~2米,增氧机配置1台/3亩,大部分鱼塘有换水条件,但近年来三角工厂逐渐增多,部分区域水质污染较大。三角镇统鲩养殖模式主要为轮补轮放,放养3~7两规格,1.5~3斤开始起补。高峰期每30~40天刮鱼一次,普遍一年出鱼4~6次,平均草鱼净产量约为3500~4500斤/亩,套养鲫鱼、大头、鲮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