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清塘不彻底或者不清塘,会导致虾塘环境一年比一年差,苗种成活率不高,后期也容易发病。因此建议在放苗前对池塘进行整修,要抽干塘水、清除淤泥、暴晒和翻耕塘底、做好彻底清塘工作。同时,放苗前一周进水施生物肥调好水质,但不宜过肥,透明度保持在池水深50%~70%,池水的盐度、pH值与虾苗池相近。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虾鳖混养、虾鱼混养等模式和虾菜轮作模式,增强抗风险能力。

管理是协调八个字的关系,重点是通过一切有效措施解决密养与投饵施肥多与水中溶氧不足的矛盾。虾池的溶氧状况如何,不仅限制载虾量,而且对虾池其它化学、生物因子的改良,有机物的分解和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密切的联系。坚持早、晚巡塘检查,检查观察虾池水环境变化及对虾活动情况,及时调节水质。检查观察饵料台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观察有无缺氧浮头现象,发现情况及时加换新水、开启增氧机。检查观察是否有虾病发生,发现虾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检查虾塘渗漏和进出水口情况,防止对虾逃逸;检查虾塘有否其它敌害,以便及时清除。

白斑症病毒病是近年来危害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主要病毒病,尤其在近海水养殖区域高发。由白斑症病毒引起的“红体”症状表现为:病虾一般是停止摄食,行动迟钝,体弱,弹跳无力,在水中漫游或趴边。体色轻度变红或暗红或呈红棕色,部分虾体的体色也不会改变(见图3)。此外,白斑症病毒感染可在头胸甲上见到白色斑点,头胸甲不易剥离。与桃拉病毒感染引起的红体病比较,感染白斑症病虾尾扇发红不明显。与红体虾比较,感染白斑症病虾发红更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