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4年虾病暴发原因分析。调研资料和专家分析,造成我省2014年养殖南美白对虾大量发病的主要原因如下:(一) 苗种质量是内因。一是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南美白对虾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种质退化问题;二是部分苗种企业为了保障育苗成功,导致孵化出来的苗种质量不高;三是苗种销售中存在着以次充好现象;四是苗种病原携带率高。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检测,2014年采集的144批次南美白对虾苗种样品中,有53批次苗种检出各种病原,总阳性率为36.81%,其中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坏死病毒(IHHNV)检出率为31.25%,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检出率为6.94%,桃拉综病毒(TSV)检出率为4.17%。若加上急性肝坏死病原弧菌(Vahpn)、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黄头病毒(YHV)和肠胞虫(ECZ)等,阳性率会更高。

扬州宏大饲料专业生产南美对白虾饲料,“红体”是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笔者就引起“红体”的三个主要病因及其各自引起的“红体”作一具体说明,以便给大家在对“红体”病因的诊断以及防治过程中提供参考。“红体”是南美白对虾发生疾病后的一种表观现象,是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养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病。

合理密养是取得高产的保证,放养密度与养殖模式有关,双茬养殖一般放苗量较低,单茬养殖放苗量相对较高,放苗量过高则商品虾规格偏小,放苗量过低则不利于虾产量的提高。一些养殖户,前几年养殖成功了,认为虾苗放养多少决定虾产量的高低,普遍存在放养密度过高,往往高出正常放养量的2至3倍,导致管理上困难,造成水质恶化,难以承受天气变化产生的不利因素,超过了池塘的承受能力。从健康养殖的角度考虑,虾苗放养量应在45万~150万尾/hm2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