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提供各行业企业服务资质,ESG系列报告,企业荣誉,ISO体系,3A信用,职业技能证书欢迎咨询办理。

作为一位长期关注环境议题的自媒体人,小编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听起来有些专业,但实际上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主题:温室气体清单报告。简单来说,它就像一份企业的“能源体检报告”,系统性地记录和核算其在特定时间段内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这份报告的意义在于,它能帮助机构清晰地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况,是迈向有效碳管理的高质量步。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但其实并非如此。我们所消费的每一件商品,享受的每一项服务,其背后都可能关联着企业的碳排放。而编制一份温室气体清单报告,正是企业迈向绿色、透明运营的基础性工作。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梳理一下,编制这样一份报告通常需要准备哪些核心资料,以及其背后的逻辑。
1.明确核算的边界与范围
这是所有工作的起点,如同画地图要先确定疆域。需要明确的是,这份清单报告是针对整个集团公司,还是一个独立的工厂?核算的地理边界和运营控制范围多元化清晰界定。通常,核算范围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两大部分。
直接排放,又称范围一排放,主要指源自企业自身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的直接排放。例如,厂区内的锅炉、熔炉、车辆等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排放;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产生的工艺排放;以及空调制冷剂泄漏等。
间接排放,则包括范围二和范围三。范围二排放外购的电力和热力(蒸汽或热水)在生产过程中所蕴含的间接排放。虽然排放发生在发电厂或热力厂,但它是因企业的能源消费而产生的。范围三排放则更为广泛,涵盖了企业价值链上下游的所有其他间接排放,如原材料的开采和运输、员工通勤、产品使用和最终处置等。一份完整的清单报告应尽可能优秀地覆盖这些范围。
2.收集活动水平数据
活动水平数据是计算的基石,它指的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物理量或活动量。这部分数据的收集需要细致入微,深入到运营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

能源消耗数据:这是最核心的部分。需要收集报告期内所有化石燃料的消耗量,例如消耗的煤炭、柴油、天然气、汽油等的具体吨数、升数或立方米数。这些数据通常来源于采购、库存记录或能源计量表。
外购电力与热力数据:需要准确记录报告期内从电网购买的总电量(千瓦时),以及从外部热力厂购买的蒸汽或热水的总量(吉焦或吨)。电费账单和热力结算单是主要依据。
生产过程数据:对于涉及化学反应的工业过程,需要记录相关原料的消耗量、产品的产量以及特定的工艺参数。例如,水泥生产中石灰石的消耗量,或化工生产中某些特定气体的使用量。
运输与移动源数据:统计企业自有或控制的车辆、船舶、机械的燃油消耗量,或行驶里程(需结合油耗系数计算)。物流运输车辆的里程和油耗记录至关重要。
其他过程数据:如空调、制冷设备中制冷剂的充注量和泄漏记录等。
所有这些数据都要求具备准确性、连续性和可追溯性,出色有原始的台账、报表或计量仪器记录作为支撑。
3.获取与选择排放因子
仅有活动数据还不够,我们需要一个“转换系数”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这个系数就是排放因子。它表示单位活动数据所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例如,燃烧一吨某种类型的煤炭会产生多少吨二氧化碳。
排放因子的来源需要慎重选择。优先采用基于本地样本实测得出的、更具代表性的因子;其次可以参考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先进工艺指南和规范文件中提供的默认值;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采用国际公认的数据库中的参考值。选择恰当的、准确的排放因子,是保证最终结果科学可靠的关键。
4.进行计算与汇总
当活动数据和质量可靠的排放因子准备就绪后,就可以进行计算了。计算公式通常是:排放量=活动数据×排放因子。这个过程现在大多借助专业的计算工具或软件来完成,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计算完成后,需要将各个排放源的计算结果进行分类汇总。按照范围一、范围二进行归类加总;可以按排放设施、生产车间或能源类型进行分项统计,这样能更清晰地看到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和分布,为后续的减排工作指明重点方向。
5.建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报告的公信力,整个数据收集、处理和计算过程都需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这包括:明确数据来源的责任部门与责任人,规范数据的记录和存储方式,建立内部交叉审核机制,对异常数据进行核查与校正,并保留所有原始凭证和计算过程记录,确保整个流程的可审计性。清晰的数据管理台账是应对任何质询的有力证据。
6.形成报告与记录文档
将所有工作成果系统性地整理成文,即温室气体清单报告。一份规范的报告通常包括: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核算边界声明、核算方法说明(包括数据来源和排放因子选取依据)、分范围的排放量汇总表、对数据不确定性的分析、以及与前一年度的对比变化和原因说明。
所有支持性文件,如活动数据记录表、排放因子来源出处、计算过程稿等,都应作为附件妥善归档保存。这不仅是为了满足可能的核查需求,也为企业自身进行逐年对比和趋势分析提供了完整的历史依据。

总而言之,编制一份温室气体清单报告是一项严谨、系统的工作,它需要跨部门的协作和对细节的关注。它绝非仅仅为了满足某种要求,其真正价值在于帮助企业摸清碳家底,识别减排机会,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运营成本(例如通过节能减少能源采购的rmb支出),并积极应对来自市场、供应链以及公众越来越高的环保期望。对于任何希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组织而言,这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希望今天的科普能让大家对这项工作有一个初步而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