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区】文物区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等组成,历经风雨,现存主体建筑为清康熙十一 年(1672)修复。早在唐代,武侯祠已经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唐朝大诗人杜甫诗曰:“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它与先主庙 、惠陵(刘备墓)相毗连。 武侯祠主体建筑分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三义庙六重,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祠供奉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塑像50尊,馆内文物荟萃,唐及后代关于诸葛亮和三国文化的碑刻50余通,清代以来的匾额、楹联70多块,尤以唐“三绝碑”,清“攻心”联最为著名。馆内收藏有钟、鼓、鼎古文物及字画数千件,三国文化的典籍数万册。此外,还有“三国文化陈列”、“孔明苑”、“群贤堂”、 “结义楼”、 “香叶轩”、“桃园”、“游客中心”等集参观、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景点和服务设施,环境优美,内容丰富。锦里 古街和园林区分别在古建筑群的东侧和西侧。
即便你对泉州漫长丰富的历史有些一知半解的认识,你还是会觉得这座城市不可思议。这里有美得惊心动魄的开元寺双塔,有庄严静穆得如同一座坟墓的清净寺 ,也有一轮明月底下飞檐斗拱香火缭绕的关岳庙。当然它们都算不上什么特别著名的建筑,然而当它们同时出现在这座城市狭窄得甚至有些局促的老街上,还是会让你觉得哑口无言。
要知道,你还没有看见巷子里的教堂和另一条街上的妈祖庙。
以我对历史和宗教贫瘠的认识,完全无法理解泉州人复杂的信仰体系是如何形成的。只能大致推想出这样的场面:千百年前,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随着商船停泊在这座古老的港口 ,带着他们的圣经、古兰经或金刚经,建造了各式各样的庙宇。千百年后,没有哪一种宗教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泉州人坦然地在写着以实玛利名字的墙头晒着被子,去雕刻着佛像的古塔下聊一会天,回家之前还不忘到关岳庙前烧一炷香。
人生是一场没有终结的旅行。人一生下来便不停地向前奔跑,和时间赛跑,和自己赛跑,无意识中便将生命和时间稀里哗啦地丢了一路,就像一条脱线的项链,沿途失掉一颗颗现实的感受,这些感受只有到老年才会发现它们是闪光的珍珠。那时才懂得经历的才是真实的,拥有的才是自己的,把它们点缀在心空,融解于生活。
当旅行成为一种流浪,我们便把生活看成是一种生命的真实。记得余秋雨曾经说过:流浪是一种告别,告别的原因,有的付诸言表,有的则难以言表,真正的流浪大多属于后者,被迫言表,只是搪塞。我想:就这样一直简单地流浪,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与状态吧!其中的寂静欢喜,安然于心,会让人很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