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商国互联!

收藏本站

商国互联

点击查看优质供应商

当前位置:商国互联首页> 产品库 > 商务服务、广告 > 咨询、策划 > 市场调研

2014年我国科技评审现状报告 

  • 价 格: 面议 /
  • 供 应 地:福建省厦门市
  • 发布公司:厦门宇博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产品型号:415
  • 品 牌:科技
  • 发布日期:2014/7/11 15:32:28
  • 联系人QQ:249204845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详细说明

产品说明Explain

公司简介Content


  随着中央和地方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科技经费的投入力度也明显加大,科技领域的职务犯罪开始频繁出现,用巧立名目的“红包”讨好评审专家成了“潜规则”,手段愈发隐蔽。(《21世纪经济报道》)

  乍一看来,贿赂评审专家之所以能成潜规则,专家难挡利益诱惑,的确是直接诱因,但将科技评审猫腻全部归咎于专家的操守,的确也并非事实的全部。事实上,假如不否认人性趋利这一弱点,科技评审其实更应从机制和程序上形成有效的制约,而不是仅仅寄望于入选专家的操守。

  在这方面,加拿大的科研项目评审就设有专门的“回避制度”,并明确列出7类必须回避的评审专家,以防止可能的利益合谋。而在德国,为了选出既懂行,又公道的评审人,建立一个几千人的评审人员库,每隔一段时间就更新一次。各种不同背景以及利益圈之外的专家的参与,自然会增大利益公关与合谋的难度,从而让评审成为真正的意见交锋,及时暴露项目问题与风险。而专家的个人品行评价,也同样被纳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永久剔除出专家库,并丧失在国家重大项目上的评审资格。更多内容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市场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此外,严格但并不拘泥于指标化、公式化的评审标准,同样是避免科技项目评审陷入利益公关的有效机制。而在专家评审过程中,科技项目基金会全程参与并监督,专家的评审理由及投票也将全部记录在案。

  当科技项目的评审不再能以专业门槛构筑利益圈子,并不得不接受更多的约束、公开乃至监督,各种利益公关的“潜规则”猫腻,自然也难以有隐蔽藏身之地。

  本文来源:中国报告大厅  http://www.chinabgao.com/report/642199.html

免责声明:交易有风险,请谨慎交易,以免因此造成自身的损失,本站所展示的信息均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商国互联供应商 品质首选

厦门宇博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联系人:宇博(SEO)
  • 联系人QQ:2492048454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会员级别:免费会员
  • 认证类型:未认证
  • 尚未认证,请谨慎交易
  • 主营产品:市场调研 品牌策划 投资咨询
  • 公司所在地:福建省厦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