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就医人数不断刷新记录,导致医院扩建和医院内部人口流动人数迅速增长。政府采购信息统计显示,中国医用电梯的采购也在平稳有序的增长。作为特种电梯的一类,医用电梯需要满足持续运行、大空间的设计要求。同时,医用电梯的安全性和平稳性能,以及高精度的地面对接停靠技术,均大大高于普通乘客电梯,这对传统的电梯技术和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今,高楼大厦林立,越来越多的人蜗居在空中楼阁。但是,高层建筑居民突发疾病,却因电梯不能容纳救护担架,影响了病人急救,日益成为耽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的隐患。
所以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定: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少于两台,其中必须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同时,对在建或已建的高层建筑进行排查,督促有条件改造医用电梯的,应尽可能改造。在电梯出口空间设计时要满足急救需要,预留足够空间,方便担架、手术床等急救设施的使用,避免因楼盘设计缺陷而导致的急救死亡事故。


在医院这样特殊环境中,每天都有多种紧急情况发生,大量病人、医生、护士、工作人员和访客需要在不同楼层之间穿梭。电梯在轿厢内部设有电梯优先运行功能,可使轿厢不响应任何外呼,紧急前往内呼特定楼层,优先服务有紧急情况的患者和医务工作者。
医院作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场所,患者能否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危。在患者前往诊疗科室的途中,电梯是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电梯配备司机操作功能,启动该功能后,电梯将退出群控进入司机操作模式,由专门的人员操作电梯上下运行,减少侯梯和乘梯时间。这些智能化功能的应用,都能有效缓解乘梯、候梯拥堵现象,快速应对紧急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