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12CrMoV圆棒
12CrMoV,是一种合金结构钢。
化学成分:
|
钒 V |
钼Mo |
硫 S |
磷P |
铬Cr |
镍 Ni |
铜 Cu |
|
0.15-0.30 |
0.25-0.35 |
≤0.035 |
≤0.035 |
0.30~0.60 |
≤0.030 |
≤0.030 |
力学性能:
|
抗拉强度σb |
屈服强度σs |
伸长率δ5 (%) |
断面收缩率ψ (%) |
硬度HV |
冲击功 Akv (J) |
冲击韧性值 αkv |
试样尺寸mm |
|
≥440(45) |
≥225(23) |
≥22 |
≥50 |
≤241 |
≥78 |
≥98(10) |
30 |
主要特性:
这是一种珠光体型耐热钢,在高温长期使用时具有高的组织稳定性和热强性,热处理时过热敏感性低,无回火脆性倾向;钢在冷变形时塑性高,可切削性尚好;焊接性一般,但壁厚零件需预热到200~300℃,焊后需要进行除应力处理。这种钢通常在高温正火及高温回火状态下使用,使用温度在-40~560℃。
钢中加入适量的硫、铅等元素可改善钢的被切削性(见易切削钢)。合金钢中的合金元素一般会使钢的硬度增加,因而增高切削抗力,加剧刀具磨损。通过改变钢的基体组织、夹杂物的种类、数量和形状可以影响钢的被切削性。对钢的耐蚀性能的影响 铬是不锈耐酸钢和耐热钢的主要合金元素。合金钢中含铬量若达到12%左右,在钢的表面便形成致密的铬的氧化物,使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的耐蚀性发生突变而大大提高。铬、铝、硅等元素,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抗高温气体的腐蚀性能,但过量的铝和硅则会使钢的热塑性变坏。镍主要用来形成和稳定奥氏体组织,使钢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和工艺性能。钼能使不锈耐酸钢很快钝化,提高对含有氯离子的溶液及其他非氧化性介质的耐蚀能力。钛、铌通常用来固定合金钢中的碳,使它生成稳定的碳化物,以减轻碳对合金钢耐蚀性能的有害作用。铜和磷配合使用时,可提高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
合金钢的回火稳定性比碳素钢好,这是由于合金元素在回火时阻碍了钢中原子的扩散,因而在同样温度下,起到延迟马氏体分解和抗回火软化的作用。对合金钢的回火稳定性影响比较显著的为:钒、钨、钛、铬、钼、钴、硅等元素;影响不明显的为:铝、锰、镍等元素。可以看到,碳化物形成元素,对回火软化的延迟作用特别显著。钴和硅虽属不形成碳化物元素,但它们对渗碳体晶核的形成和长大,有强烈的延迟作用,因此,也有延迟回火软化的作用。各种合金元素对回火脆性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定性地说,锰、铬、氮、磷、钒、铜、镍等均有促进回火脆性的倾向。钼的作用较特殊,它加入已有回火脆性的合金钢(例如含锰、铬等)中,能显著地降低回火脆性倾向;若单独加入普通碳素钢中,则成为促进回火脆性倾向的元素。钨的作用与钼相似,但对回火脆性的影响尚未十分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