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少填挖交界处的差异沉降,对纵横向填挖交界处的地基进行处理。对填挖交界处挖方路床(80cm)进行超挖回填碾压,并在上路堤顶面和底面设置土工格栅,填方部分路堤除严格按照《路基填料设计图》中的技术要求处理外,其基底上下路堤压实度相应提高1%,即清表处理后地基为91%,下路堤为94%,上路堤为95%,交界面开挖不小于2米宽台阶,并设置向内2%横坡。
土工格栅施工时填挖交界处理施工方法及要点:
⑴ 清除表土:将填方、挖方路段表层不小于30?种植土、草皮土、树根和含有腐圬物质的土清出,集中堆放于弃土场。
⑵ 测量放样:按批复的导线点、水准点恢复线路中线,钉出中、边桩,并将边桩外引至用地红线桩处加以固定,用水准仪测量并计算放出纵、横向下路堤顶、上路堤顶填挖交界线(下层,上层土工格栅中心线),钉桩撒线标记,边线外设桩固定。
⑶ 挖台阶:填前碾压前半填半挖沿路线纵向,填方段与挖方段交界沿横向用推土机或挖掘机开挖宽度不小于2m的台阶,台阶设2%-4%向内倾斜的横坡。
⑷ 填前碾压:用≥18T的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对交界面(包括台阶)多压两遍,压实度检测不低于91%。
⑸ 80厘米厚8%灰土垫层施工:施工要点同高路堤8%灰土垫层相同。只是压实度检测不得低于94%。
⑹ 填方路基施工:填方路基施工填料与施工方法与3%掺灰路基施工相同。只是压实度检测不得低于95%。
现常用的土工格栅有带自粘胶和不带自粘胶两种,带自粘胶的可直接在已平整的基层铺设,不带自粘胶的,通常采用钉子固定法。
施工场地:要求压实平整、呈水平状、清除尖刺突起物。
格栅铺设:在平整压实的场地上,安装铺设的格栅其主要受力方向(纵向)应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铺设要平整,无皱折,尽量张紧。用插钉及土石压重固定,铺设的格栅主要受力方向较好是通长无接头,幅与幅之间的连接可以人工绑扎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如设置的格栅在两层以上,层与层之间应错缝。大面积铺设后,要整体调整其平直度。当填盖一层土后,未碾压前,应再次用人工或机具张紧格栅,力度要均匀,使格栅在土中为绷直受力状态。
填料的选择:填料应按设计要求选取。实践证明,除冻结土、沼泽土、生活垃圾、白垩土、硅藻土外均可用做填料。但砾类土和砂类土力学性能稳定,受含水量影响很小,宜优先选用。填料粒径不得大于15cm,并注意控制填料级配,以保证压实重量。
填料的摊铺和压实:当格栅铺设定位后,应及时填土覆盖,裸露时间不得超时48小时,亦可采取边铺设边回填的流水作业法。先在两端摊铺填料,将格栅固定,再向中部推进。碾压的顺序是先两侧后中间。碾压时压轮不能直接与筋材接触,未压实的加筋体一般不允许车辆在上面行驶,以免筋材错位。分层压实度为20-30cm。压实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这也是加筋土工程的成败关键。
防排水措施:在加筋土工程中,一定要做好墙体内外的排水处理;要做好护脚,防冲刷;在土体内要设置滤、排水措施,必要时,应设置土工布。
单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是一种以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的防紫外线、抗老化助剂,经过单向拉伸使原来分布散乱的链形分子重新定向排列呈线性状态,
经挤出压成薄板再冲规则孔网,然后纵向拉伸而成的高强度土工材料。这种过程中使高分子成定向线性状态并形成分布均匀、节点强度高的长椭圆形网状整体性结
构。
此种结构具有相当高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抗拉强度达到100-200Mpa,接近低碳钢的水平,大大优于传统的或现有的加筋材料,特别是我公司此类产品
更具有超国际水平的高早期(伸长率在2%—5%)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给土壤提供了理想的力的承担和扩散的连锁系统。该产品拉伸强度大(>150Mpa),适应各种土壤,是目前广为采用的加筋加固材料。
单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用于加固路堤坝迦坡及挡土墙:传统的路堤尤其是高路堤的填筑往往需要超填且路肩边缘不易压实,从而导致后期边坡雨水浸袭,坍塌失稳的
现象时有发生,同时需用较缓的边坡,占地面积大,挡土墙也有同样的问题,采用土工格栅对路堤边坡或挡土墙进行加固可减少二分一占地面积,延长使用寿命,降
低造价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