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袋设计基础知识
手提袋印刷厂对“传统手提袋设计”的理解不应是一成不变的。目前来说,它不仅包括了中外古代手提袋设计与近代手提袋设计,而且也包括了19世纪中叶至2000年以前的中外手提袋设计,同时,也不可忘记原始社会处于萌芽状态的手提袋对于现代手提袋设计的借鉴作用。
手提袋设计的出路在于创新。21世纪是一个开放的世纪,是知识经济与信息科学迅猛发展的世纪,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中西文化互相交流、互相碰撞、互相交融的世纪。如何使手提袋设计适应这种喜人而又逼人的新形势,是手提袋设计艺术界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惟一的办法就是两个字——创新。创新,必须认真研究传统。创新,站在实践论的角度去理解,应是个具有浓厚系统意味的联系之词,它联系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也就是说,传统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未来的基础。
比如说,达·芬奇发现了倒孔成像,这一发现成为后来发明照相机的前提和基础,照相机又成为发明摄像机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前者也就没后者。如果我们把照相机的发明创造比作现在,那么其传统就是倒孔成像,同时它又预示着将来摄像机的必然问世——尽管当时并不知道摄像机为何物。所以我们说,创新是对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也预示着将来的发展趋势。
手提袋印刷设计的目的在于手提商品行为上追求其功能的合理性,同时传递商品的信息或展示一种企业形象或展示一种个性的文化气息。对于手提袋的设计要求应简单,提拿结实,相对较低的成本,图案的设计上应追求新颖、单纯,体现自由、前卫的观念,同时发挥促销、传播、展示的各项功能。具有防护、贮藏功能的手提袋,是视觉流动传达产品形象的媒介之一。
手提袋主要泛指商业用纸制手提袋、产品包装附属手提袋等一类采用材质不同、但都起到装置物品、对外宣传功能的“袋”状印刷品。
印刷过程中水墨助剂的使用方法
水墨的印刷适性受印刷条件、承印物的表面特性、环境温湿度;水墨存放时间长短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因此在使用水墨时,需要用一些助剂对水墨做细微调整以获得印刷效果。
1.色种:用于加深颜色。用量在30%以内,超过30%将会使水墨中连接料的含量过低,导致其附着力和耐磨性下降。
2.冲淡剂:用于降低颜色的深度,用量不好。加人大量冲淡剂可能导致水墨粘度略有上升,此时可同时加入少量稀释剂进行调节。
3.稀释剂:用于降低水墨的粘度。用量在3%以内不会降低水墨的颜色深度,并可保持水墨的PH值不变,加入较多的稀释剂或使用硬度高的自来水稀释会导致气泡的产生,可同时加入消泡剂进行消泡。稀释剂应边搅拌边缓慢加入,以防粘度过低。
4.慢干剂:用于降低水墨的干燥速度,用量在10%以内。
5.快干剂:用于加快水墨的干燥速度,用量在3%以内。
6.消泡剂:用于消除气泡,用量为1‰一2‰。
7.PH稳定剂:用于保持水墨的PH值,用量以使水墨的PH值维持在8.5—9.5为宜。
8.增稠剂:用于增加水墨的粘度,用量为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