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许多基坑工程中采用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梁形式顶住基坑的围护结构,保证基坑在开挖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在采用绳锯、锯片等分段切割拆除时,一般都需要在支撑梁底部设置支撑托架,(底部托架通常为钢管脚手架,或者钢结构马凳等),将切割下来的混凝土支撑梁托住,然后再绑扎钢丝绳进行吊运,或者使用叉车将其铲运清除。但受于场地狭小作业面受限、工期紧张等条件限制,搭设与拆除支撑托架等设施费时费工,操作也不便。
1、切割拆除:对支撑梁进行支撑,使用切割方法对梁体进行切割分块,使用吊机吊到基坑边破碎或运到指定地点再进行破碎回收钢筋。使用切割拆除较大的局限在于基坑周边能摆放大型吊机。优点是施工速度很快、使用赶工期的项目、能摆放大型吊机的情况下造价相对较低;缺点是对场地要求较高(需有摆放吊机的位置)、运输困难费用高(如不能现场堆放及破碎)。
2、腰梁拆除:腰梁拆除一般建议使用静态破碎方法拆除,因腰梁一侧与连续墙连接,如使用切割方法施工费用会很高。 3、切割及静态破碎结合拆除:对于基坑局部能摆放大型吊机而又有局部有局限性的,可以采取机械切割和静态破碎同时施工的方法,该方法可以较大限度保证施工工期,同时对切割及破碎班组人员数量要求相对较低。
4、爆破拆除:使用风镐在支撑梁上钻孔,设置炸药爆破后对砼块进行人工及机械打凿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混凝土支撑梁无托架拆除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混凝土支撑梁拆除时费时费力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混凝土支撑梁无托架拆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根据现场实际确定切割方案,并按照所述切割方案在所需切割的混凝土支撑梁上标注切割位置;
步骤b:凿除所述支撑梁切割位置上部转角处的混凝土,使所述支撑梁上部转角处的主筋暴露出来,并在所述主筋下部凿一用于穿设金刚石链条的贯穿的凹槽;
步骤c:将所述金刚石链条穿过所述凹槽,沿所述支撑梁底部缠绕一圈,并连接封闭好所述金刚石链条,然后通过所述金刚石链条进行所述支撑梁的分段切割;
步骤d:在所述支撑梁的分段切割工作完成之后,通过吊车吊住各段所述支撑梁,并将所述支撑梁上部相连的所述主筋割除,使各段所述支撑梁被彻底切开,然后逐段进行吊运。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支撑梁无托架拆除方法中,在上述步骤c中,首端所述支撑梁两侧切割缝呈倒八字形,后续各段所述支撑梁的切割缝按照竖向垂直切割,以缩小切割缝长度,减少切割时间。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支撑梁无托架拆除方法中,所述切割缝的角度宜控制在75°~85°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支撑梁无托架拆除方法中,在上述步骤b中, 在上述步骤c中,当切割深度超过所述支撑梁截面一半时,需在所述支撑梁上部切割缝中两侧砸入短钢筋钎子,将切割缝塞满,以减小割下的所述支撑梁向下塌坠的程度。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支撑梁无托架拆除方法中,在上述步骤c中,进行所述支撑梁的分段切割时,所述金刚石链条不得摩擦到凿出的所述主筋,以避免破坏所述主筋的拉力。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支撑梁无托架拆除方法中,在上述步骤b中,当所述支撑梁重量较大,凿出的所述主筋不足以承受其重量时,增加凿出所述主筋的数量或者减小所述支撑梁分段的长度,确保在所述支撑梁的混凝土切断后,所述主筋能拉住所述支撑梁。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支撑梁无托架拆除方法中,在上述步骤b中,所述凹槽的大小由所述金刚石链条的直径决定。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支撑梁无托架拆除方法中,在上述步骤b中,所述凹槽需在进行所述支撑梁切割之前全部凿开。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支撑梁无托架拆除方法中,在上述步骤a中,确定了所述切割方案之后还需确定对应的吊装方案。
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支撑梁无托架拆除方法中,所述支撑梁的切割顺序由所述吊装方案的吊装顺序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支撑梁无托架拆除方法,在进行混凝土支撑梁的拆除过程中,无需搭设与拆除用于支持支撑梁的支撑托架,大大减少了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成本,节约了工期。
尤其是,本发明的混凝土支撑梁无托架拆除方法,通过使用金刚石链条对混凝土支撑梁进行切割,一方面有效地提升了对支撑梁进行切割的切割速率,确保了支撑梁在拆除过程中的施工进度;另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支撑梁在拆除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做到了绿色施工。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混凝土支撑梁无托架拆除方法,在进行支撑梁拆除的过程中,通过设置限定切割缝的角度,较大程度的缩小了切割长度,进而节省了切割时间,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支撑梁无托架拆除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现场实际确定切割方案,并按照所述切割方案在所需切割的混凝土支撑梁上标注切割位置;
具体而言,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切割方案和吊装方案的设计,包括混凝土支撑梁1的切割分段位置,吊车选型、站位,钢丝绳吊具选择,拖车选型、站位,切割顺序等,并根据设计要求在需要切割的混凝土支撑梁1上用红油漆等标出具体的切割位置。
凿除所述支撑梁切割位置上部转角处的混凝土,使所述支撑梁上部转角处的主筋暴露出来,并在所述主筋下部凿一用于穿设金刚石链条的贯穿的凹槽;
具体而言,在混凝土支撑梁1上标注好切割位置之后,将所有标注处混凝土支撑梁1上部的两个转角处的混凝土逐个凿除、使其内部的主筋2暴露出来,并在对应的主筋2下部凿一贯通的凹槽3,凹槽3的大小以金刚石链条能顺利穿过为准,以保证在后续的切割过程中金刚石链条能够顺利的穿管凹槽3已进行混凝土支撑梁1的切割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切割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混凝土支撑梁1的重量较大,凿出的主筋2不足以承受其重量时,可以通过增加凿出的主筋的数量或者减小混凝土支撑梁1分段的长度,确保在混凝土支撑梁1的混凝土切断后,确保在支撑梁1的混凝土切断后,连接的主筋2能够拉住该段混凝土支撑梁1。
将所述金刚石链条穿过所述凹槽,沿所述支撑梁底部缠绕一圈,并连接封闭好所述金刚石链条,然后通过所述金刚石链条进行所述支撑梁的分段切割;
具体而言,凹槽3凿好之后,将金刚石链条从凹槽3中,沿混凝土支撑梁底部缠绕一圈后,连接封闭好金刚石链条,使其能正好包裹住混凝土支撑梁1,然后开始切割混凝土支撑梁1,在切割的过程中,根据起吊顺序首段混凝土支撑梁1两侧的切割缝4呈倒八字形,后续各分段的切割缝4尽量按照竖向垂直切割,切割缝4的角度较好控制在75°~85°之间,以尽量缩小切割缝长度,减少切割时间。同时,当混凝土支撑梁1的切割深度超过梁截面一半时,应在上部切割缝中两侧用铁锤砸入两根短钢筋钎子5,将切割缝4塞满,以减小割下的分段梁往下塌坠的程度。此外,在进行混凝土支撑梁1切割时,金刚石链条不得摩擦到凿出的主筋2,以避免在切割过程中破坏主筋2的拉力,进而引发安全事故。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支撑梁1分段切割的过程中其切割顺序按照先吊先切的顺序进行。
在所述支撑梁的分段切割工作完成之后,通过吊车吊住各段所述支撑梁,并将所述支撑梁上部相连的所述主筋割除,使各段所述支撑梁被彻底切开,然后逐段进行吊运。
具体而言,在混凝土支撑梁1的各段切割工作均已完成之后,通过吊车挂钢丝绳绑住分段混凝土支撑梁,并收紧钢丝绳吊住混凝土支撑梁,以保证在切断混凝土支撑梁主筋2过程中各段支撑梁不会发生坠落,然后将混凝土支撑梁1上部相连的主筋2依次逐个割断,使各段混凝土支撑梁被彻底切开,最后通过吊车逐段吊运走混凝土支撑梁。可以理解的是,混凝土支撑梁1的主筋2是逐段切割,对应的混凝土支撑梁段调运也是逐段吊运,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确保了施工的安全度。
南宁支撑梁拆除切割显然可以得出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支撑梁无托架拆除方法,在进行混凝土支撑梁的拆除过程中,无需搭设与拆除用于支持支撑梁的支撑托架,大大减少了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成本,节约了工期;同时,确保了混凝土支撑装的拆除速率,提升了施工进度;而且,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真正做到了绿色施工。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南宁支撑梁拆除切割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前探梁临时支护,包括吊挂装置和与吊挂装置相配合的钢管,所述的吊挂装置包括吊挂本体,所述的吊挂本体上设有与吊挂本体螺纹配合的可调节手把,所述的可调节手把的端部设有钢管托架,所述的吊挂本体上设有与钢管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的吊挂本体的顶端设有与锚杆相配合的螺纹孔。
南宁支撑梁拆除切割随着超高层建筑的不断规划兴建,多为塔楼与裙房组成,基坑阶段两个区域多为分别施工,采用“临时地连墙+多道混凝土内支撑”形式作为支护体系,用于基坑阶段土方开挖工作。土方开挖完成后主体结构从下而上施工,随之多道混凝土支撑梁由下而上逐步拆除,然而临时地连墙两侧的主体结构被临时地连墙阶段,无法贯通,从而无法形成基坑内力传递。且此时临时地连墙不能拆除,若此时施工临时地连墙,则两侧基坑内力失衡。待多道混凝土支撑均拆除后,且地下阶段主体结构完成,方可拆除临时地连墙。
在临时地连墙不能拆除的工况下,如何保证其两侧的基坑内力传递为施工难题,若基坑内力失衡,则造成基坑变形,尤其是周边环境极其复杂的超深基坑,可能造成严重的坍塌事故,后果异常严重。同时在地下阶段主体结构施工时,由于存在设计后浇带,如何保证基坑内力通过后浇带及临时地连墙进行传递亟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