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壳式冷却器也称之为列管式冷却器,是以在壳体中封闭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冷却器,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性高的特点,以金属作为制造的主要裁量,能够满足高温、高压生产条件下的需要,因此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和推广应用。
管内外流体在温度上具有很大的差异,这也使得冷却器管束的温度与壳体的温度也具有差异。如果二者之间温差过大,在冷却器的内部
的热应力会加大,容易造成管子发生断裂或者弯曲变形,甚至从管板上拖位。如果二者温差达到50℃或者以上时,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补偿措施来对热应力进行减少或者将其消除。管壳式冷却器的类型也是根据补偿措施的不同来进行划分的。
1)、固定管板式冷却器
管板与壳体是呈一体化相连的结构形式,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但是其只在流体温差不大的条件下应用。如果温差大或者壳程压力较低的情况下,为了有效的降低热应力,采用此种类型的冷却器需要在壳体上加装补偿圈。
2)、浮头式冷却器
在管束一端的管板能够自由的浮动,以达到将热应力减小或者消除的目的,而且从壳体中能够将管束从中整体的抽出,为装置的检修和清洗提供方便。从冷却器的应用来看,浮头式冷却器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相对来说,结果要复杂一些,成本投入稍大些。
3)、U 型管冷却器
此种冷却器的换热管呈 U 形,在同一管板上将管束的两端分别加以固定,进口室和出口室由箱内的隔板来进行分隔开来,消除热应力。此种冷却器相比于浮头式在结构上要简单得多,其缺点在于管程清洗起来比较麻烦。
GLC3-7,GLC5-41无锡温纳冷油器

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深度融合、集成创新的广泛应用,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迭代交叉、转型提升的重要交汇点,孕育着新一轮的技术和产业革命。我国制造业现阶段的状况是“大而不强、缺芯少智”。虽然在高铁、水电、路桥、航空航天、超算等方面进展显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工业基础相对薄弱,高端装备、关键元器件及零部件依赖进口,制造质量和实力与德国相比差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