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照明设计是否成功,是以舞台灯光的处理是否得当为标志。舞台灯光不仅要照亮演员,让观众看清面部表情、神态和动作,更重要的是充分运用照明技术,调动灯光操作等手段来强化艺术效果,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舞台灯光主要是由电脑灯及其他灯具组合产生的效果,是通过不同的造型景片、不同的色彩变化,不同的视角、水平、垂直出光角度的变化及速度快慢、频闪快慢、光圈大小变化、焦距变化等综合表现。那么,在了解舞台灯光技术之前就必须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多功能厅中的舞台灯光设备只有多功能厅用于舞台文艺演出时使用。
一、从灯光布置分
面光:自观众顶部正面投向舞台的光,主要作用为人物正面照明及整台基本光铺染。
耳光:位于台口外两侧,斜投于舞台的光,分为上下数层,主要辅助面光,加强面部照明,增加人物、景物的立体感。
柱光(又称侧光):自台口内两侧投射的光,主要用于人物或景物的两侧面照明,增加立体感、轮廓感。
顶光:自舞台上方投向舞台的光,由前到后分为一排顶光、二排顶光等,主要用于舞台普通照明,增强舞台亮度,并且有很多景物、道具的定点照射,主要靠顶光去解决。
逆光:自舞台逆方向投射的光(如顶光、桥光等反向照射),可勾画出人物、景像的轮廓,增强立体感和透明感,也可作为特定光源。
桥光:在舞台两侧天桥处投向舞台的光,主要用于辅助柱光,增强立体感,也用于其他光位不便投射的方位,也可作为特定光源。
脚光:自台口前的台板上向舞台投射的光,主要辅助面光照明和消除由于面光等高位照射的人物面部和下颚所形成的阴影。
天地排光:自天幕上方和下方投向天幕的光,主要用于天幕的照明和色彩变化。
流动光:位于舞台两侧的流动灯架上,主要辅助桥光,补充舞台两侧光线或其他特定光线。
追光:自观众席或其他位置需用的光位,主要用于跟踪演员表演或突出某一特定光线,又用于主持人,是舞台艺术的特写之笔,起到面龙点睛的作用。
左、右声道主音箱的摆放
这两只音箱的摆放与中置声道音箱的位置有一定关系。为了保证声象左、右移动的平稳性,它们应分别摆放在中置声道音箱的两侧,并且这三只音箱应与屏幕前极佳听音者的位置保持相等的距离。一般来说,中置音箱的摆位应该比左、右两只音箱退后一段距离,直到两者声场能完全结合在一起,共同营造出真正统一的声象定位。后退的距离与空间大小、聆听位置和所用音箱有关,可通过试验来确定。此外,左、右声道音箱的垂直高度以它的中/高音扬声器的轴线不高于或低于中置音箱0.3m为宜(应该是稍低一些),否则左、中、右三只音箱的高度相差过大,前方声象在横向移位时就会给以声象跳跃的感觉。通常,落地式音箱能满足上述要求。若采用书架式音箱作左、右音箱,则应把它们固定在音箱支架上,使它高度符合上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