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不惧淤泥沼泽,全地形车实现水陆无缝切换。
水域不惧淤泥沼泽
——“霸王龙”8×8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实现水陆无缝切换
(基于河北五星官方技术资料改编)
一、传统难题
洪水、内涝、台风倒灌过后,现场往往同时出现三种致命障碍:
1. 深水区——冲锋舟需要码头或硬质岸坡,转运耗时长;
2. 淤泥沼泽——轮式车辆一陷即废,徒步又慢且危险;
3. 残垣断壁——倒塌建筑、倒木、石块阻断通道。
一线队伍急需一款“陆地能越障、入水能航行、沼泽不陷车”的装备。
二、河北五星“霸王龙”给出的
1. 水陆无缝切换
? “鸭蹼式”24英寸ARGO轮胎:陆上胎牙深25 mm,抓地力极强;入水后叶片自动形成螺旋桨,推水前进,航速5–12 km/h,无需任何结构改装,0秒完成“陆—水—陆”循环。
? 车体采用真空一体成型高分子量聚乙烯,密度低于水,满载亦具备正浮力,即使被洪水淹没也能自浮不沉。
2. 沼泽淤泥“零陷”
? 8×8全轮驱动+SSC无级变速,扭矩实时分配;
? 选配橡胶履带,地面压强降至0.67 psi(4.6 kPa),约为成人脚印的1/4;在辽宁盘锦、湖北洪湖实测中,连续通过30 cm厚淤泥无淤陷。
? 前/后轴承延伸设计:车轮遇软基时自动抬高离地间隙至255 mm,进一步减小下陷风险。
3. 全天候载荷
? 水上载荷450 kg,可一次转运4名被困群众+2套救生衣+1套潜水装备;
? 车尾635 kg电动绞盘,可拖拽冲锋舟或救生筏,实现“车带舟、舟带人”梯次转运;
? 全车预留12 V、24 V、USB及220 V快插接口,可直接为声呐、水下机器人、、照明灯供电。
三、实战化场景还原
场景1:城市内涝“孤岛”转运
– 水深1.2 m,道路完全淹没。“霸王龙”从主干道直接驶入水域,水陆模式无缝切换;
– 车内搭载4名群众+1名医护+1套AED,往返转运时间由冲锋舟的45 min缩短至18 min。
场景2:湿地沼泽搜救落水者
– 黑龙江扎龙湿地,淤泥厚度40 cm,传统越野车2 min即陷。
– “霸王龙”换装履带,地面压强仅为0.67 psi,连续行驶6 km,抵达核心区后利用车载绞盘将200 kg冲锋舟拖入深水,配合无人机红外定位,成功救出2名迷途摄影爱好者。
场景3:台风后倒木+积水复合障碍
– 浙江温岭某镇,积水80 cm,倒木横亘道路。“霸王龙”先以陆地模式翻越倒木,再入水航行300 m,直接停靠被淹民宅门口,完成人员撤离和药品投送。
四、数据说话
? 通过性:离地间隙轮胎230 mm/履带255 mm,可翻越40°陡坡、跨越50 cm垂直障碍。
? 续航:27 L油箱,陆地续航8–10 h,水上连续航行≥4 h。
? 温度适应:-40 ℃寒区启动一次成功;+40 ℃高温冷却系统无过热报警。
? 维护:全车TS三重封闭设计,可在淡水、海水、酸碱沼泽中连续作业后,直接高压水枪冲洗即可。
五、快速列装与培训
? 模块化设计:单人5 min完成履带/轮胎互换;
? 已纳入部《省级水域装备配备指南》,可申请中央和地方防灾减灾专项资金。
六、一句话总结
当洪水切断道路、淤泥吞噬车轮、冲锋舟无法靠岸时,“霸王龙”8×8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以“陆上猛虎、水中蛟龙”之姿,真正实现“水到车也到、淤泥不挡道、水陆无缝切”,为水域赢得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