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防雷须知:
1.出门前,了解天气预报。夏季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前,务必了解天气预报情况。
2.密切关注雷bao动向。春夏气温升高,暖空气上升形成积雨云,因而最容易发生雷暴现象。持续高温形成的塔状积雨云,通常是雷暴的di一信号。
3.听到雷声应躲避。闪电可xi击雨区以外的10英里范围,与听到打雷声的范围相当。以防万一,一听到轰隆隆的雷声,就应立即寻找安全避所。不要使用手机、mp3等电子产品,特别是不要发duan信。
4.提前规划安全措施。在室外,一旦看到闪电或听到雷声,就应快速寻找安全的躲避处。听到di一声雷后,应迅速进入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或进入密闭的车辆,听到最后一声雷后,等待30分钟,再返回室外。

雷暴的分类
雷暴的形成主要是两种:锋面雷暴和热雷暴。
锋面雷暴是由于在地表流动的两个气团相遇时,冷气团因密度大而流动在热气团下方,在两者交界面上形成相对运动并把热气团猛抬上升,热气流形成强大的上升气柱和涡流,这样就会形成积云。这时如果热气团的温度足够高和水分足够多,就可以形成巨大的雷暴乌云。
热雷暴发生在山区。由于阳光照射,山丘及其地面温度升高,热气流因密度小而向天空流动,附近树木、湖泊和河流等的气温较低,周围相对较冷的气流向山丘温度较高、密度较小的地带集中,同时这些气流又被山丘地表的高温加热而向天空流动,这样就形成热雷暴。

室内防雷误区详解
误区4:矮楼比高楼安全
有人认为,高楼容易成为雷击目标,避雷时躲进矮楼内肯定更安全,这也不科学。如果矮楼与高楼临近,遭雷击的可能性非但不会减小,反而会大大增加。建议完善高楼周边矮楼的防雷设施,从而降低矮楼遭受雷击的风险。
误区5:装上避雷针就能bai分百避雷
避雷针只是建筑物外部防雷的一部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设备日益自动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器件的大量使用,都存在防雷电冲击能力弱的问题。电子设备在日常运行中常常被雷电击坏,甚至造成系统瘫痪和人员伤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