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避雷装置的关键部分是放射源,它能连续自行发射α粒 子,使周围空气电离产生大量电子。在雷电场的作用下这些电子不断加速,对空气产生连锁的多极电离或雪崩电离,形成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的电子流,这时产生的由 放射源指向雷云的电离通导会永不间断地中和及释放空间电荷,把已有的低电场消除掉,把可能形成的高电场降为低电场,从而有效地防止发生雷击,起到显著的消 雷作用。这种放射性避雷装置的防护面积较大,其半径大约为260米左右,且安全可靠对人身无伤害。
建筑防雷六要素
地效果
指接地效果的好坏。良好的接地效果也是防雷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每个建筑物都要考虑哪种接地方式的效果zui好和zui经济。王时煦先生认为,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符合规范条件时,应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当达不到规范中规定的条件或基础包在防水卷材层内时,可做周圈式接地装置,但应将周圈式接地装置预先埋在基础槽的最外边(不必离开建筑物3m以外)。接地体靠近基础内的钢筋有利于均衡电位,同时还可节省为挖深沟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在基础完工后再挖深沟则易影响基础的稳定性。
对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建筑物,必须做独立引下线并采用独立接地方式。当土壤电阻率大,使用接地极较多时,也可做周围式接地装置。因为周圈式接地装置的冲击阻抗小于独立接地装置的冲击阻抗,而且有利于改善建筑物内的地电位分布,减小跨步电压。采用独立式接地方式时,以钻孔深埋接地极(约4~12m)的效果为zui好,深孔接地极容易达到地下水位,且能减少接地极的用钢量。
接地及防静电要求
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核心设备都放置在计算机机房内,因而对机房提出了较高的环境要求,良好的接地系统是保证机房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安全运行,以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按照现行《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要求,计算机机房应采用下列四种接地方式:
1.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 4 Ω;
2.安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 4 Ω;
3.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根据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
4.防雷接地,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执行。
当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其中zui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