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装的标识性旨在突出两点:社会角色与特定身份的标志以及不同行业.岗位的区别。前者如证券公司的“红马“,象征和平的绿色邮递员装,硕士服.法官律师的法庭着装及各式军装,现今酒店制服中标志性最强的服饰应首推18世纪法国安托万.创造的“高筒白帽“,这是国际上公认的厨师职业服标志;后者如航空制服与铁路运输行业制服差别,航空制服中地勤与机组人员的不同,商场的楼面经理与导购小姐的服装极易让顾客明了各自的身份。在繁忙的超市.餐厅,顾客可以根据服务员的特定装饰轻易地寻求帮助:交通公路上.急修人员的反光背心.低龄学生校服上的反光条纹,增加了标识的易识别性和安全性。可归纳出的标识性作用为:树立行业.角色的特定形象,便于企业理念和精神,利于公众监督和内部管理,并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职业服装的标识性具有服装精神性方面的重要性质,从中可以区别着装者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工作环境差.文化素质差和性别差等差别。

目前,职业装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开发投入少,研究力度不足。职业装由于行业、需求、功能和文化内涵上存在不同,因而设计生产以致经营方式都有别于一般服装与时装;职业装研究设计的重点是合理运用功能性材料,提高舒适性和安全保护性。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职业装的开发研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加之技术力量单薄,不注重科技投入,缺乏创新意识,从而制约了我国职业装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国内普遍缺乏对职业装的材质、色彩、款式和服饰品的技术质量进行系统开发研究,科技水平不高,信息缺乏、不畅通,不善于取长补短,照抄现象较普遍,加之受到人力、时间和人为观念的束缚,形成一些职业装相混现象十分严重,没有能充分体现出职业特点和职业责任,造成生产中有一定的滞后现象,其中最突出的功能性职业装的落后,严重影响到职业装的生产发展和穿着性能的提高,阻碍了我国职业装与国际职业装通用化接轨的速度。

市场运作不规范,无序竞争激烈。我国职业装的着装人数是一个庞大的行业群体,但长期以来,没有一个全国性的行业管理协调机构,各行业着装独立行事,尤其是一些强制性着装的行业,由于没有一个公平竞争的交流平台,缺乏规范的运作机制,地方保护在职业装投标过程中确实存在,加之职业装生产本身技术含量不高,门槛低,一些毫无生产能力,又不具有技术力量和经济实力的投机者利用职业装市场机制不规范,也加入到招标承接加工职业装任务中,无序的竞争使市场运作更复杂,这不仅对真正有实力的服装企业造成很大冲击,造成职业装的无序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的加剧,也严重损害了广大客户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