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服装的基本性质表现在其物质与精神性两个方面。职业装的实用性强是区别地生活时装的特点。既然是从业时穿的服装,从服装的精神性来看,职业装必须有利于树立和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培养敬业爱岗的精神。穿上职业装,人们就要身心地投入工作,让每位员工尽心尽责,增强工作责任心和集体感。
实用的职业装应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因此其设计制作应有诸多具体功能性的要求和制约。材料的选择上,为了满足产业工作的性质,要综合考虑材料的理论性能.生物性能.质感.加工性能等;款式设计应以工作特征为依据,结构合理,色彩适宜,任何过于时髦.花俏的款式.配饰都必须纳入特定的工作环境制约之中;制作加工上,要求裁剪准确.缝纫牢固.规格号型齐全.整烫定型平整.包装精致良好。
经济耐用是实用性的又一方面。职业装的设计师一半是商人,甚至他必须对其成本核算斤斤计较,哪怕是一粒扭扣.一根缎带.一个徽章企标.价廉物美是大部分职业装的特点,从客户方来讲,定制职业装的费用是事先预算的;从设计制作方来说,也不可能象过季的时装那样大幅打折,必须保证其基本的下限利润。因此,在保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价格合理,一衣多穿,减少使用企业与服装企业本身的负担和成本。

中国职业服装的市场现状
当前中国职业服装的市场状况,可以用“容量巨大,供应充足,易活跃”来概括。
容量
中国是世界上就业人口最多的国家,职业服装的市场容大。据中国国家统计,目前中国的就业人口已有6亿5千万人,其中在最近10年(即1994年至现在)就由5亿5千万人增加了1亿人。中国全国三大产业中,有20个大类97个行业,8大类65种1万余个职业,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仍继续不断增加新的职业。
—文章来源于企服网,详细地址:http://www.qifuwa.com/news/show-345-2.html
中国这浩浩荡荡的6亿5千万人的产业大军,是职业服装的消费者,如果全部穿上职业装,每年的市场需求应在1000亿元以上。

紧跟世界的中国产业发展
自18世纪末一次产业革命爆发至今200余年,世界上已陆续爆发了四次产业革命并进入第五次产业革命时期,每一次都是人类文明向更高层面的冲刺,每一次冲刺都为职业服装带来更更深层的发展内涵,从而不断拓展职业服装的服务领域。其逐步递进的过程是:
19世纪中叶,中国在铁道邮政等业有了职业装,稍后工矿企业和制造业也使用了职业服装,接着,基本上按照香港酒店管理模式在中国大陆建立的酒店制服获得发展,这种人文气息更重、区域文化更突出的职业服装,为中国后来职业服装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以标识性为主的服装进入了课堂,出现了校服。
20世纪70年代西方崛起的职业女装,出现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末,并且以速度发展,开了职业装引进时尚的先河。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人为本的观念在西方兴起时,中国人的设计观念已开始与西方趋同。这个观念由于触及了对人与自然、人与生活方式,人与日常用品乃至人与人的关系等方方面面的现代意识的解释,因而成为现代中国各类设计的一个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于是在中国,职业装功能不断深化,科技含量不断增大,特殊防护职业服装大发展已形成了时代特色。而中国职业装具备的功能可以说已基本上囊括了人类职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