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式过滤器是一种高效、灵活的精密过滤设备,核心利用高分子材质滤袋(如聚丙烯、尼龙、PTFE 等)的孔隙截留水中或流体中的悬浮物、颗粒杂质,具有过滤精度可调(0.1-1000μm)、更换滤袋便捷、占地面积小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如预处理、终端过滤)、化工、食品饮料、制药、涂料等行业,尤其适合处理低黏度、低浓度悬浮颗粒的流体。以下从工作原理、核心组件、运行流程、选型与维护等方面,全面解析袋式过滤器的关键信息:
袋式过滤器的工作逻辑基于 “表面过滤”(区别于深层过滤的滤料吸附),通过外部压力或重力使流体穿过滤袋,利用滤袋的微米级孔隙实现杂质截留,具体过程如下:
-
流体进入:待过滤流体(水或其他液体)通过进料口进入过滤器壳体,在压力(0.1-0.6MPa,常规运行压力)或重力作用下,向滤袋方向流动;
-
杂质截留:流体穿过滤袋时,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等杂质被滤袋孔隙截留,堆积在滤袋内表面(形成 “滤饼”,少量细小杂质会嵌入孔隙);
-
清液排出:过滤后的洁净流体(清液)穿过滤袋,经壳体内部的集液腔汇集,从出料口排出,完成过滤;
-
滤袋更换:当滤袋截留的杂质达到饱和(表现为进出口压差升高或流量下降),停机后更换新滤袋,即可恢复过滤功能。
袋式过滤器的结构设计围绕 “便捷更换滤袋” 和 “确保过滤效率” 展开,核心组件简洁但功能明确:
袋式过滤器的运行流程简洁,核心是 “过滤 - 监测 - 换袋” 的循环,具体步骤如下:
-
检查滤袋:确认滤袋材质、精度与需求匹配,无破损(新滤袋需检查包装是否完好);
-
安装滤袋:打开过滤器壳体(快开卡箍或法兰),将滤袋套在支撑篮上,确保滤袋开口与壳体密封面贴合(避免 “短路”—— 流体未经过滤直接流出);
-
密封壳体:关闭壳体,拧紧卡箍或法兰螺栓,确保密封圈压紧(无漏液风险);
-
排气:打开进料阀(小开度)和排气阀,待排气阀流出无气泡的流体后,关闭排气阀(排除空气,避免过滤效率下降)。
-
开启阀门:全开进料阀和出料阀,调整阀门开度使运行压力稳定在 0.1-0.4MPa(压力过高易导致滤袋破裂,过低则流量不足);
-
监测参数:
-
压差:正常运行时进出口压差≤0.1MPa,当压差升至 0.15-0.2MPa(滤袋截留杂质饱和),需停机换袋;
-
流量:若流量明显下降(如降至设计流量的 70% 以下),即使压差未超标,也需检查滤袋是否堵塞;
-
出水水质:定期取样检测出水浊度(如≤1NTU,具体按需求),确保过滤精度达标。
-
停机泄压:关闭进料阀和出料阀,打开排气阀和排污阀(底部),排空壳体内部流体,释放压力(压力表归零);
-
打开壳体:松开快开卡箍或法兰螺栓,取下上盖,取出已饱和的滤袋(注意避免杂质脱落污染环境);
-
清洁与安装:清理支撑篮和壳体内部残留杂质(用清水冲洗),套上新滤袋,确保密封贴合;
-
恢复运行:关闭排污阀,按 “过滤前准备” 步骤排气、开阀,恢复正常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