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交换器(又称钠床)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去除水中钙、镁离子(即 “硬度”)的设备,核心功能是将硬水软化,避免水垢生成。它广泛应用于锅炉给水、工业循环水、食品加工、洗衣房等需低硬度水的场景(如水垢会降低锅炉热效率、堵塞管道,影响设备寿命)。
基于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吸附:
-
交换器内装填钠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树脂骨架上带有可交换的 Na?)。
-
硬水(含 Ca2?、Mg2?)流经树脂时,树脂上的 Na?与水中的 Ca2?、Mg2?发生交换:
2R-Na + Ca2? → R?-Ca + 2Na?
2R-Na + Mg2? → R?-Mg + 2Na?
-
结果:水中的钙、镁离子被树脂截留,树脂释放等量的 Na?进入水中,出水硬度大幅降低(通常可降至 0.03mmol/L 以下),实现 “软化”。
当树脂吸附的 Ca2?、Mg2?达到饱和(无法再软化水),需用氯化钠溶液(盐水)再生:
R?-Ca + 2NaCl → 2R-Na + CaCl?
R?-Mg + 2NaCl → 2R-Na + MgCl?
再生后,树脂恢复吸附能力,再生废液(含 CaCl?、MgCl?)被排出。
设备结构简单,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
交换柱(罐体):容纳树脂的容器,材质根据水质选择(如玻璃钢、不锈钢、碳钢衬胶),直径和高度根据处理水量设计。
-
离子交换树脂:核心吸附材料,常用001×7 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钠型),具有机械强度高、交换容量大的特点。
-
布水 / 集水装置:罐体内上下各设一组,确保水流均匀流过树脂层(避免偏流),提高交换效率。
-
再生系统:包括盐箱(储存盐水)、盐泵(或射流器,输送盐水)、管路及阀门,负责再生时盐水的注入。
-
控制系统:手动或自动控制(如 PLC),控制运行、再生、反洗等流程的切换(自动型可根据出水硬度或运行时间触发再生)。
完整周期包括运行(软化)、反洗、再生、置换、正洗五个阶段,自动型设备可按设定程序自动切换:
-
原水从罐体上部进入,自上而下流过树脂层,钙、镁离子与树脂上的 Na?交换,软化水从底部流出至清水箱。
-
关键:需监控出水硬度(超过设定值时停止运行,进入再生)。
-
目的:松动树脂层(避免长期压实结块),冲洗树脂表面截留的悬浮物、泥沙等。
-
操作:水从罐体底部进入,自下而上冲洗树脂,水流将树脂层托起并膨胀(膨胀率约 50%-70%),杂质随反洗水从顶部排出。
-
时间:一般 5-10 分钟,至出水清澈为止。
-
目的:用盐水置换树脂吸附的 Ca2?、Mg2?,使树脂恢复钠型。
-
操作:盐水(浓度 8%-10%)通过射流器或盐泵从罐体上部(或中部)注入,缓慢流过树脂层(流速 5-8m/h),与树脂充分反应。
-
时间:30-60 分钟(根据树脂交换容量和盐用量确定)。
-
目的:将树脂层中残留的再生废液和反应产物(CaCl?、MgCl?)冲洗干净,同时利用盐水进一步再生未充分反应的树脂。
-
操作:停止进盐水,继续进水(无盐水),水流方向同再生,将残留废液排出。
-
时间:一般 30-40 分钟。
-
目的:冲洗树脂层中残留的盐分(避免出水含过量 Na?),直至出水硬度、含盐量达标。
-
操作:水从上部进入,自上而下冲洗树脂,排水从底部排出。
-
终点:出水硬度≤0.03mmol/L,或电导率达标(一般 5-15 分钟)。
完成正洗后,设备回到 “运行” 阶段,开始下一个周期。
-
树脂工作交换容量:单位体积树脂可吸附的钙镁离子总量(通常 800-1000mol/m3),决定运行周期长短。
-
再生剂用量:通常按树脂理论交换容量的 1.5-2 倍投加(如 1L 树脂需 8-15g NaCl),用量不足会导致再生不彻底,过多则浪费盐且增加正洗时间。
-
运行流速:一般 15-25m/h(流速过高会缩短水与树脂的接触时间,降低软化效果;过低则效率低)。
-
出水硬度:合格软化水硬度应≤0.03mmol/L(生活用水)或更低(如锅炉用水需≤0.015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