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绿地雨水收集系统的应用研究
自然绿地低技术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到的雨水可以增加浅层土壤含水量,促进植物生长,改善不透水化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区域微气候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土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有利于减小雨季地表径流量,从而减轻洪滞灾害的发生。此外,充分利用自然绿地的净化能力,可以减轻城市地表径流造成的水质污染。我国北方大部分城市和地区降雨量相对少而集中,蒸发量大,地下水资源利用比例较大,因此对自然绿地低技术雨水收集系统的要求更为明显。
虽然自然绿地的雨水收集利用不能像建筑雨水收集利用那样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与传统的雨水直接排放和雨水集中收集利用相比,它具有技术简单灵活、系统运行方便、便于操作、成本投资少、环境效益好等优点,对整个区域环境的改善效果不可小觑。
我国雨水集蓄利用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1)雨水集蓄利用是改善山丘区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有效措施。就农村而言,雨水集蓄利用主要用于缓解水资源紧缺、解决农村生活用水问题,实施补充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全国共建成水池、水窖、小塘坝等小微型水利工程0.12亿处,蓄水容积160亿m。,解决了0.36亿人及0.25亿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发展抗旱保苗补水灌溉面积264.67万hm。,为0.3亿人创造了较稳定的水利条件,使得干旱缺水地区群众温饱问题的解决有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工作,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非常缺水的状况下,解决人畜饮水和发展灌溉的重要途径。
(2)雨水集蓄利用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雨水集蓄利用的实施,使得许多缺水地区农民有条件种植蔬菜、瓜果等高效经济作物。不少干旱地区兴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后,有些农户办起了养猪场、养鸡场及生产酱油、醋的作坊,农民生活、生产条件有了大的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雨水集蓄利用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能够逐步使西部干旱缺水山丘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从单一的种植业向农、林、牧、副、渔等各业全面发展,有效地减少了毁林开荒,推进了坡改梯等生态保护措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使农民由广种薄收逐步走向精耕细作,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有利于在水土流失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遏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海绵城市建设是浪费资金吗?
我国是一个雨水分布不均匀的国家,一部分城市逢雨必涝,让一座城市陷入瘫痪;一部分城市干旱严重,经济作物受到损失。鉴于国内目前这种形式,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让我们的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下雨时能够吸水、储水、渗水、净水等,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海绵城市”应是生态的、可持续的、经济的。那么海绵城市建设真的浪费资金吗?请看以下内容分析。
海绵城市首先梳理了城市与水的关系,城市与水的关系梳理好了,城市环境自然就得到改善,环境改善了,对城市的经济有着促进作用,比如房价可以提升,也可以促进产业入驻,拉动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品质。其次,海绵城市是减少城市内涝和干旱的产生,这二者对城市的影响非常严重,城市内涝一旦产生,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另外,海绵城市保证水安全,净化水质,降低了城市的用水成本,也是对城市经济的一大贡献。我们不能看建设海绵城市花了多少钱,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各种积极效益是不可忽视,甚至不可估量的。
因此,用符合“自然法则”的海绵城市去解决我们的“城市看海”问题,很可能是更科学、更可持续、更低成本、更高的效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