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现状分析
据统计,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特别在一些大型、超大型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尖锐,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
1、 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概况
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zui好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雨水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在澳大利亚,许多新开发的居民点附近的停车场、人行道铺的都是采用了透水性很强的地砖,并在地下修建地下蓄水管网。而目在新建的道路上,路两旁的树底下甚至预留了积水孔,道路上的雨水不是流入下水道,而是通过路旁的积水孔直接被存蓄到树下面的积水池。日本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在亚洲是开展最早的。在有“花园式城市”、“花园式国家”美誉的新加坡,无论是道路两旁、街道周边、海边还是建筑物周围,到处都是树木花草。这些绿化都是自动浇灌的,而且都有雨水利用装置。
2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疆的“坎儿井”到北京北海团城的“倒梯形方砖、集水涵洞'
雨水利用工程,都是古代雨水利用的典范。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资源研究与利用起步较晚,自90年代起,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西安、郑州、深圳等城市开始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相继开展雨水资源利用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我国城市开始逐步重视雨水源头控制和综合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城市雨水滞留、集蓄利用及人工促渗补充地下水领域,无论在研究还是在工程经验方面均存在明显差距,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深入研究,在应用中不断总结完善。
海绵城市建设是浪费资金吗?
我国是一个雨水分布不均匀的国家,一部分城市逢雨必涝,让一座城市陷入瘫痪;一部分城市干旱严重,经济作物受到损失。鉴于国内目前这种形式,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让我们的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下雨时能够吸水、储水、渗水、净水等,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海绵城市”应是生态的、可持续的、经济的。那么海绵城市建设真的浪费资金吗?请看以下内容分析。
海绵城市首先梳理了城市与水的关系,城市与水的关系梳理好了,城市环境自然就得到改善,环境改善了,对城市的经济有着促进作用,比如房价可以提升,也可以促进产业入驻,拉动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品质。其次,海绵城市是减少城市内涝和干旱的产生,这二者对城市的影响非常严重,城市内涝一旦产生,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另外,海绵城市保证水安全,净化水质,降低了城市的用水成本,也是对城市经济的一大贡献。我们不能看建设海绵城市花了多少钱,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各种积极效益是不可忽视,甚至不可估量的。
因此,用符合“自然法则”的海绵城市去解决我们的“城市看海”问题,很可能是更科学、更可持续、更低成本、更高的效益的方法。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推广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1. 雨水利用纳入城市规划和管理
应加强宣传,重视雨水的资源价值,把集水、蓄水、处理、利用等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之中,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2. 尽快制定完善成都市雨水管理政策法规
3. 明确职能管理部门
城市雨水资源属于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范畴,涉及到气象、地质、水利、城市建设等问题,具体实施时需与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建筑设计、环境等许多部门进行合作,只有各部门协调合作,合理规划,强化管理,城市雨水才可能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
4. 教育与民众的参与
城市雨水的利用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必须有民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才可能取得成效。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教育,来提高人们的理解和自觉的参与意识,如组织对示范工程的参观、公益性广告、展览及社区活动等。